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专业视角(1号)
 
 
中国农药行业70年历程

1973年

  针对十年动乱中农药工业的发展受到干扰,生产遭到破坏,尤为严重的是面临农药质量下降,原材料消耗和成本上升的情况,燃料化学工业部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了全国农药生产经验交流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药专业会议。会上强调了支援农业的重要性,明确了农药生产和科研的主要任务,交流了生产管理的经验。这次会议对稳定当时的农药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

  受1956年日本水俣病事件影响,中国1970-1973年先后停止了赛力散(醋酸苯汞)、富民隆(磺胺苯汞)、西力生(氯化乙基汞)等有机汞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1975年

由于六六六等部分农药长期使用致使农残超标,成为人民身体健康的巨大潜在威胁,同时也影响了食品的出口。为此,石油化学工业部以(75)油化长字节9号文形式宣布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杀螨砜、三氯杀螨砜、杀螨酯等列为高毒、高残农药。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研发了防治水稻螟虫的杀虫单和杀虫双;华中师范大学研制了有机磷类杀虫剂水胺硫磷(CAS:24353-61-5)和甲基异柳磷,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978年
化工部在河北张家口市召开了取代有机氯杀虫剂座谈会,会上多数同志认为应加强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的研发和扩大生产,尽早停用六六六、滴滴涕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为了加快发展高效、低残留农药,化工部于7月底至10月初组织氯碱及农药中间体生产技术考察团,考察了法、美、德、瑞士、瑞典等国的五硫化二磷(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异氰酸酯及甲萘酚(甲萘威的中间体)及甲萘威、间甲酚(杀螟硫磷的中间体)、苯酚、顺酐(马拉硫磷的中间体)、邻仲丁基酚(巴沙的中间体)、氢氰酸及三聚氯氰(均三氮苯类除草剂的中间体)、二氯苯及氯甲苯等的生产技术。这次考察是以寻找替代六六六、滴滴涕的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要目的。由于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及要价过高等原因,当时只引进了一套1.2万吨/年的间甲酚生产技术和装置,建设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向阳化工厂。
  1978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药工业仍较薄弱,年产量约为53万吨,品种较少且以高毒农药为主,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占70%,很多农药品种要依赖进口。
      安徽省化工研究所成功研制敌百虫可溶粉剂,这种可溶粉剂克服了敌百虫原药在水中溶解慢、使用不方便的弱点。
  “五级一员一户”的农技推广体系(即在中央、省、市、县、乡层层设立推广机构,村设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建立并随之逐步取代“四级推广网”。
1979年
2月底、5月初,化工部又组织农业化学考察团赴美国、日本、意大利、荷兰、瑞士、英国等国家的36家公司,主要考察了杀虫剂和中间体呋喃酚、克百威、涕灭威、甲萘威及异氰酸酯、二嗪磷、亚磷酸甲酯、吡啶、低碳脂肪胺以及除草剂、杀菌剂等的生产技术。此次考察的杀虫剂及中间体也多是为了取代高残留的六六六、滴滴涕而做准备。
    农林部在全国29个县试办县级农技推广中心。
    陶氏公司于这一年进入中国市场。
1980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恢复增选,南开大学有机元素所陈茹玉当年入选,成为农药行业最早的院士。
  中国农药工业又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包括农药原药生产、制剂加工、配套原料中间体、助剂以及农药科研开发、推广使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一体化的农药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北京农业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徽省化工研究所、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省化工研究所、湖南省化工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许多农药加工企业紧密合作,以六六六、对硫磷、滴滴涕、敌百虫、多菌灵、拌种灵等农药固体制剂的产业化为突破口,相继开发了乳粉、可湿性粉剂、粒剂、可溶粉剂、超低容量剂、油雾剂、悬浮剂等剂型。
  以雷蒙机和后期研制投产的超细机械粉碎机为龙头的农药粉体加工生产线,完成了这一时期累计千万吨以上的农药制剂加工任务,奠定了中国农药制剂工程技术的基础。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剂型大多是乳油,需要性能优秀的乳化剂和复配乳化剂,大批有机磷农药投产,推动了中国农药乳油剂型和农药用乳化剂的发展。
  沈阳化工研究院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制出了防治禾谷类黑穗病的禾穗胺。                     
1982-1983年
1982年,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成立。农牧渔业部组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形成中国现代农技推广体系雏形。
  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实施带动了农药消费,中国农药产量达33.13万吨,五年间增长了三倍多。
  1983年4月1日起,停止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仅保留天津化工厂和扬州农药厂用于出口非
洲等地防治虐蚊的滴滴涕(世界卫生组织允许使用)和沈阳化工厂、天津大沽化工厂林丹(六六六中高纯度有效成分γ-体)的生产(法国等国家订货),相应保留其提纯γ-体后的无效体六六六用于六氯苯(杀菌剂)、三氯苯(溶剂及中间体)、五氯酚钠(杀灭血吸虫寄主钉螺用药)、五氯酚(铁路枕木防腐)的生产。
  1983年底,中国原药品种与加工制剂品种的比例率为1∶3,较3年前提高了1倍。化学农药已具备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粮食熏蒸剂等八大类品种。
  天津农药厂(现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几经跨国公司间的收购与合并,现属德国拜耳公司)合资建设200吨/年溴氰菊酯生产装置,是中国较早与跨国公司合作生产农药的合资企业。
1984-1987年
杜邦于1984年设立北京办事处,于1988年在深圳注册成立“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专利法》于4月1日实施。南开大学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率先申请了一批农药品种的制备方法专利。
  原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由信息处牵头,联合各省植保站,吸收部分地、县级植保站(公司)成立了全国植保信息网。
  1985年全国植保技术推广系统和农药(械)生产企业及经销商,通过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订货)会,简称“双交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洽谈。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研发的微生物源杀菌剂金核霉素于1987年3月18日申请专利。
1989-1992年
 1989年3月起,在化工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历时3年,就农药剂型的更新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调研。
  1992年5月14日,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举行奠基仪式。该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年产主要用于水稻的“农得时”(苄嘧磺隆)除草剂100吨。
  1992年专利法第一次修订,将化合物的保护纳入其中,并将保护期限延长至20年,增强了对创制新农药化学结构的保护,使农药创制逐步走上了正轨。
  化工部首次组建了“中国农药剂型考察团”,对日本、美国、英国和印度的21家跨国公司和相关高校、院所就农药新剂型研究、开发、工程化及生产现场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关系,历时近2个月。此举打开了中国农药新剂型研发对外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的新局面。
  1992年11月19日,苦皮藤素申请专利。
1993年
中国新《专利法》和《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条例》的颁布在法律法规上结束了我国农药创制的仿制历史。同时,国家将新农药创制列为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硝虫硫磷(试验代号89-1)是四川省化学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并开发登记的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剂,是中国第1个获得临时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于1月12日申请专利。
  菊胺酯(试验代号WD-5)是武汉大学和湖北省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创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2月18日申请专利。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于1993年从四川省宁南县土壤中分离得到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经发酵培养获得了宁南霉素。宁南霉素于1993年4月23日申请专利。 
1994年
青岛农药厂与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现瑞士先正达公司)签订协议,合作生产久效磷农药。该项目年产杀虫剂久效磷4,000吨,总投资1,540万美元,产品部分内销,部分由汽巴公司包销。
  7月,英国捷利康公司宣布该公司已与南通农药厂、江苏农用化学有限公司、南通石油化工总公司签订协议,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年产3,000吨百草枯。
  9月28日,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欧罗公司引进的年产1,000吨农药中间体呋喃酚装置建成投产,总投资3,127万元。
  1994年12月7日,南开大学李正名课题组申请了中国第1个创制除草剂化合物专利“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除草剂”。单嘧磺隆(试验代号92824)和单嘧磺酯(试验代号92825)是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正名院士课题组创制开发的新型嘧啶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中国第1个获得临时登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
1995年
 1994年农药出口额首次超过进口额,标志着中国完成了农药完全自给,由输入型向输出型的转变。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立,负责全国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工作。
  沈阳化工研究院刘长令总工程师率领的团队于1994年创制开发了中国第1个杀菌剂氟吗啉(试验代号SYP-L190),获得美国和欧洲发明专利、ISO通用名称、较早在国外登记销售的创新农药品种。1995年8月28日(优先权日),沈阳化工研究院申请了含氟农药品种氟吗啉的专利“含氟二苯基丙烯酰胺类杀菌剂”。
  11月9日,由江苏金龙集团和挪威鲍利葛工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江苏太仓鲍利葛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055万美元,采用非光气路线生产年产1,000吨克百威农药建成投产。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下期杂志*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