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农药箱,边走边往作物上喷洒农药,长年以来,这种背负式人工打药的画面在中国农村田间地头极为常见,也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施药方式。然而,由于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愿意人工作业的打药人已经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另一幅全新的打药画面开始在农村出现——按下按钮后片刻,拥有多个旋翼、携带数升药液的无人机“嗡”一声,从地面飞起,按照设定好的参数和轨迹,全自动、精准地对整片作业地块喷洒农药。自去年以来,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农用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农业航空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田间地头的作业方式。从质疑,到接纳,再到市场成倍增长,植保领域的“机器换人”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业界较为统一的一种观点是,植保无人机在大田作物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在果树方面是否同样有前景,还是一个探索中的未知数。
6月11日,由南通市农业新技术推广协会组织的“猕猴桃园植保无人机喷药试验”在南通市万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园进行,活动的主角——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大疆MG-1S由南通市蓝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为获取喷洒的雾滴数据,协会工作人员随机选取不同间距的猕猴桃树,按照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别在叶片正面和反面用回形针别上水敏试纸。
由于果树种植一般较为分散,点距或间距不均匀,而且植株高、树冠大、树叶层数多,传统农业无人机使用GPS定位,只能进行往返式作业,在大田作业时尚可接受,在果园中却无法有效施药。因此飞手全程采用手动控制模式作业。
猕猴桃园的技术专家莫老师和钱师傅对于此次无人机的试飞打药也充满兴趣,同时他们也有疑:虑果园面积大、果树高低不同,无人机是否能确保将农药喷洒到每棵果树?果树树叶层数多,能否确保将果树从上到下打透?很多害虫会在树叶背面活动,农药能否喷洒到树叶背面?这些顾虑不无道理。
现场水敏试纸的雾滴表征显示,叶片正面无论顶层或下层,都有雾滴数据采集,但是叶片反面雾滴明显减少,有的甚至没有采集到雾滴数据,这是否与无人机飞行时,采取了直线飞行而非螺旋航线有关,同时现场雾滴数据是否同喷药之后的防效呈正向关联,进一步的试验情况,敬请期待下轮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