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陈延熙先生的创新理论——植物微生态学认为“植物体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细胞组织和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病菌是消灭不了的,根据微生态调控原理,将侵染寄主的病菌数量压低,已侵入的病菌控制在潜伏状态,即使发病,症状出现晚、出现轻。
黑龙江垦区在陈延熙先生植物微生态学理论基础上,历经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展作物健身防病促熟增产新技术,提出植物营养决定植物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和酶的活性,增加植物自身免疫功能,健身防病,解决了病害对农药抗性问题。
一、种苗期病害抗药性综合治理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黑龙江垦区,推广了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如陈延熙先生创制的微生态制剂、禾生素、生物发酵制剂等,通过与种衣剂混合拌种,对病害控制有明显增效作用,避免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问题,预防和解决了除草剂残留药害,种衣剂药害、肥害,种苗期病毒病、线虫危害,抗低温冷害,促苗萌发、出土,培育壮苗。
二、作物生育期病害抗性综合治理
选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与杀菌剂混用,不但增加药效,而且可减少使用次数与用量。创新理论是在作物病害侵染前,功能性植物营养剂与杀菌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通过平衡作物体内营养与微生物菌群,诱导抗病。
1.适期播种最重要
黑龙江垦区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从作物安全考虑,在使用化肥、农药条件下,将我国沿用的以10℃温度作为作物发育起始温度改为以13℃作为有效积温起始温度。退后一个积温带选择作物品种,确保作物安全,有利于病害控制及培育壮苗,同时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践重新确定适宜作物播期。
那种早播种,虽然抢到了积温,利用了积温,但忽视了我国北方春季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温度变化无常的气候特点,往往使化肥农药吸收后因代谢问题产生药害、肥害,造成抑制生长,或推迟生育期,诱发病害的不良后果。
2.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关键技术、措施的运用
俗话说壮苗八成收,重点抓好作物幼苗期,生育前期的营养平衡,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之前使用。所有杀菌剂推荐的使用时期都是发病初期使用,因为病原菌经过侵入潜伏扩散阶段,即错过了最佳防御时期,人们误认为杀菌剂防治差是病原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1)作物生育期,苗后早期作物喷洒除草剂时,如大豆(芸豆、红小豆、绿豆、菜豆、豌豆等)1~2片复叶期,玉米(高粱)3~4期,小麦(大麦等)3~4叶期,马铃薯出苗后株高5厘米,油菜、甜菜4~5叶期等,需选用除草剂与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平衡营养。
(2)病原菌侵染前,或阴雨连绵,或3-5天连续阴天,在大豆2~3片复叶期,玉米5~6叶期,小麦拔节前,水稻分蘖后期,拔节前使用杀菌剂需与功能性植物营养剂混用。
(3)常发生严重病害的如马铃薯晚疫病,需杀菌剂与功能性植物营养剂混用,或交替使用,既可减少杀菌剂用药量,广谱抗病,避免抗性产生,又可促熟增产。
(4)作物生育后期,如有病害发生,一定用功能性营养剂与杀菌剂混用,或者单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与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
3.机械中耕很重要
北方中耕作物最好中耕4次,第一次中耕在作物拱土期;第二次中耕在作物苗后喷洒作业后;第三次中耕在病原菌侵染前进行,此期配合机械中耕培土,既是增产、控草措施,又能控制病害侵染,是控制后期病害发生的重要农艺措施;第四次中耕在作物封垄后。
黑龙江垦区已经成常规措施,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农垦局,近三年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生素与种衣剂拌种,解决了除草剂残留药害,种衣剂与苗前除草剂药害。苗后早期喷洒除草剂时,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生素+酿造生物醋混用,解决了除草剂、病毒病、线虫病、低温冷害等问题。在病害侵染前,喷洒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生素+酿造生物醋混用,或与杀菌剂、杀虫剂等混用。大豆鼓粒期、玉米灌浆期、马铃薯开花后、油菜荚鼓粒期、小麦水稻灌浆期等,选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如植物生长调节剂+禾生素+酿造生物醋+磷酸二氢钾混用,配合机械中耕,解决了大豆菌核病、褐斑病、灰斑病等,玉米大小斑病、茎基腐病、穂腐病等,抗倒伏、抗干旱,促早熟,增产30%以上。
口/王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