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2020年“双减”需求以及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让众多社会资本都瞄准了农业现代化的最后一块短板——植保机械化,从而催生出几百家无人机厂家,更有大大小小无法统计的飞防服务组织。尽管近年来,我国在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农业航空应用相比,我国在施药技术、操作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对无人机的应用和管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李卫国董事长表示,当前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劳动力不足、植保技术薄弱等问题,无人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无人机的大热趋势吸引了大批80、90后粉丝,一批新鲜血液涌入行业内,使得农业从事老龄化、水平低下向着年轻化、技术性转变,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且随着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从单一的人力劳动向机械化、精准化过度,种地打药变得更为简便。
我国企业存在技术创新少、研发投入不足、投资缺乏热情的问题,而无人机是一个例外,从2012年以来,无人机吸引众多企业在没有盈利先例的情况下仍竞相投资,且基本以民营企业投入为主,无人机的出现是引导社会资金走向农业的桥梁。通过几年的发展,2017年无人机已经成为可用、可靠的植保工具,大规模应用推广已经开始展开。据统计,目前我国无人机企业400余家,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数量已达10000架左右,无论是整个无人机市场发展还是农业发展本身,这都是植保无人机不可磨灭的闪光点。
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客投入到飞防产业中。从2014年以来,个人盈利的案例快速增多,但是公司化运营植保无人机的厂商盈利预期依然渺茫,主要原因是作业价格受竞争性作业方式挤压,成长空间狭窄,员工作业季节性短,固定费用高,员工成本高,作业质量、收益严重受到个人现场判断力和作业能力的影响。此外,公司组织化运营导致价格、方案千篇一律,作业难以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地形地物特点对药物、价格进行及时控制,是公司化运营无法盈利的重要原因。
植保飞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如何使无人机更好的为农业出力?这些都值得农业人思考。李董指出,运营方式需要适应农业作业的特点。以收割服务行业为例,收割服务行业在中国是大产业,在收割领域,农机销售者、农机生产厂家、运营收割机的创客获利颇丰,但却没有规模化的管理,这些零散产业对个人能力的依赖非常强,适于个体创客运营。反观当今的无人机飞防也类似收割,需要构建“无人机厂家——作业服务创客——植保服务对象”生态体系,使无人机飞防成为盈利的产业。
收割服务在中国是社会化程度最高、运营最成功的领域。但收割服务这种人机一起移动的作业方式太艰苦,随着这一代人的老去,难以持续。因此无人机飞防应在借鉴收割产业模式的基础上,作适应时代的创新,从人机一起移动变为机械移动人不移动的商业模式。但因此也衍生出另一个问题,在小麦—玉米轮作区,植保飞防全年作业时间最长1个月,在双季稻区全年最长作业2个月,作业时间太短,飞防创客难以盈利。针对固定区域时间较短,其余时间飞防创客面临无事可做的状态,飞防创客需要药械配套、多械协同,这样飞防才能做活,让飞防创客转化成一个区域内综合的农事服务经理,除了能够操控无人机外还能够操控多种农机,实现机械移动人不移动。飞防创客借助飞防和农户建立的联系,拓宽为农户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提升服务效率,摊薄服务费用,提高服务的人均业务额和利润额,使飞防成为自我造血的产业。
当前,创客如果仅从事植保行业服务难以支撑个人生活。可将飞防创客培养成短环节、多功能的新型渠道商,飞防创客对接农药厂家从事服务时,可掌控农药批发、零售和作业服务三分利润,相比较于传统的农药经销商,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近几年,广西田园在飞防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形成很多规范,今年创立了农博士学院,为植保无人机飞防创客提供飞防制剂、作物病虫害、飞防施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培训,培育农服经理人;另外,还给飞防创客提供飞防专用的超低容量制剂。公司从2008已年开始研发超低容量制剂,在这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帮助飞防创客更快盈利。
另外,广西田园给飞防创客团队提供很多应用设备,易喷宝、轻松宝等飞防边角高效防治装备,可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病虫害防治;低容量施药设备易喷侠是一款可以地面通行防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动力伞、旋翼机等可以帮助创客完成大面积作业任务;对于果区施药,广西田园提供小地龙、小霸王、狩猎者等自走式施药技术,相较于拉管施药,可降低用水量1/2~1/3,单人工效可提高8~18倍。
当前,植保无人机发展尚不完全,企业和个人都在为之努力,不管是为了商业利益还是带着农业情怀,都期望植保无人机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空中喷洒作业。然而,这个行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踏踏实实静下来做事。它是实业,是农业自动化发展的刚需,未来它将成熟完善,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农业服务。
口/《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