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呈现高温少雨双碰头、持续时间长、受旱区域集中在非传统旱区等特点,对局部地区秋粮生产和小麦、油菜适期播种、出苗造成不利影响。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安徽、江西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达1,960多万亩,其中成灾810多万亩、绝收130万亩。持续旱情导致油菜播种受阻,安徽、江西两省油菜播种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同期。
旱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加强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措施,全力减轻灾害损失。组织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制定小麦、油菜、水果、蔬菜和茶叶等抗旱技术指导意见。先后派出2个工作组和4个专家指导组,深入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等受旱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江淮、江南地区抗旱保秋冬种视频会商会,分析研判当前旱情发展态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抗旱保秋冬种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11月上旬以来,江淮和江南部分地区降雨偏少,农业干旱持续发展。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坚定稳住粮食生产目标不动摇,牢固树立抗大旱、长期抗旱思想,及早部署,科学研判,加强指导,确保秋冬种任务落实。一是加强信息调度。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加强气候趋势分析,及早完善技术方案,落实抗旱措施,及时调度灾情、第一时间分析报送灾害影响。二是加强指导服务。发挥技术优势,组织专家细化、实化抗旱技术方案,组派技术人员深入重灾区和生产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服务。强化物资保障,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救灾物资的调剂、调运和抗旱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协调农业保险参保公司尽快查勘、定损、理赔,减轻农民损失。三是推进科学抗旱。千方百计开辟水源、打破常规突出重点,抗旱播种、浇水保苗,做到能种则种、应浇尽浇。加强粮油作物和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田间管理,抓好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指导受灾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对因旱无法播种地块科学开展季节性休耕。
黄淮东部麦区
黄淮东部麦区
(一)强化分类管理。对土壤表墒较差、小麦出苗困难的麦田,要抓紧浇好保苗水,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整齐度,浇水后要注意适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对于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麦田,可在冬前结合浇水或降雨进行1~2次镇压,以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根系和土壤紧实结合,提墒保墒,促进发育。对于播种偏深的地块,要及时退土清棵,减薄覆土层,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厘米,促使早分蘖,冬前形成壮苗。对于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促根增蘖,一般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于冬前旺长麦田,可以视苗情长势,采用镇压器碾压2~3次,既可控旺长,又可踏实土壤,防透风和冻害。
(二)适期浇好越冬水。一般麦田尤其是悬根苗,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的地块,适时浇好越冬水。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早浇,并结合浇水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生长。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冻昼消时浇越冬水为宜,在土壤封冻前完成。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三)适时除草防病虫。冬前是麦田除草的有利时机。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较重的麦田,用适宜药剂对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药剂量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
长江中下游麦区
(一)抢墒播种。已成熟尚未收获的水稻、甘薯等作物田块,要抢晴收获,及时腾茬。收获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田块,均应抢墒播种。稻茬麦采取免少耕机条播技术,旱茬麦要减少耕耙次数,耕(深松)、整、播、压作业不间断地同步进行,播后及时镇压。晚播田如土壤墒情适宜,可以通过催芽播种的方法使其提早出苗,做到晚中争早。
(二)造墒播种。对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65%、不能原墒出苗的田块,要采取沟灌、浇灌等多种措施造墒播种。对已播但未出苗、苗不齐的田块,可窨灌齐苗水,注意不可大水漫灌,以防烂芽、闷芽。
(三)播后镇压。强化播后及时镇压保墒,可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3~5个百分点。有条件的地方,播后可用稻草覆盖或泥杂肥覆盖,可有效控制土壤水分蒸散,还有利于增肥改土、抑制杂草、增温防冻。
(四)强化田管。已经播种但墒情不足,导致出苗受阻、出苗不齐、苗长势弱的麦田,要充分调度水源,及时科学灌水补墒,确保苗全苗齐苗壮,但防止大水漫灌。无水源、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可采取镇压措施,弥合土缝,达到一定的提墒抗旱效果。基肥不足的麦田,要视苗情尽早补施苗肥或分蘖肥。根据土壤墒情适时化学除草,防控病虫害。
长江中下游油菜
今年油菜播种期间,我国长江流域部分地区降雨同比偏少,给油菜播种和出苗带来一定影响。为指导受旱地区及时落实冬油菜秋季田管措施,大力推进科学抗旱,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提出了长江流域冬油菜抗旱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好品种。选用各省农业主管部门推荐的具有更好抗逆稳产性,更强干旱耐受能力的主导产品,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减少抗旱成本。
(二)抢墒播种。水稻收获后马上进行抢墒播种,充分利用稻田余墒实现油菜出苗。抢墒播种可采用无人机飞播或人工撒播后开沟覆土的免耕技术,也可采用联合油菜播种机种肥同播,播种后需镇压保墒。为应对干旱条件下可能导致的油菜出苗率下降问题,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出苗率和基本苗,为稳定产量奠定基础。
(三)积极防灾。播前可用包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幼苗期可叶面喷施抗旱剂,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增强苗期耐旱性。干旱也可能造成早播油菜生长过旺,可喷施多效唑控制旺长。
(四)平衡施肥。干旱情况下,油菜的肥料利用率下降,油菜生长较慢,但底肥充足的田块,墒情改善后能迅速恢复。因此,在追肥促苗时,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切忌增施和偏施氮肥,以免造成后期倒伏和病虫害加重发生。
(五)加强防控。干旱会导致油菜中硼素营养在前期积累不足,可在蕾薹期和初花期各喷1次水溶性硼、磷酸二氢钾、多菌灵混合液,促进生长发育。干旱下的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病毒病等病虫害也可能加重发生,要加强预测、及时防控,以免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