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粮食行业协会于10月16日发布《江苏大米》团体标准,该标准自2018年10月16日开始实施。
《江苏大米》团体标准包含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大米加工技术规范、稻谷、大米、质量追溯基础信息规范5个部分,内容涵盖了从播种到加工运输的全过程,体现出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立足区域、彰显特色,严格限量指标、提高安全水平,关注信息追溯、强化过程控制等特点。
稻谷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江苏大米》团体标准第1部分标准,强调保证原料稻谷质量、便于标准化作业、体现规模效应等要求,在品种选择、原粮生产种源、产地规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应选用通过国家、地方审定或各类种业联合体登记备案、食味值不低于80分的粳稻品种;由品种培育单位指定的生产企业提供,种子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单一品种连片种植面积应不少于300亩等。
同时,为强调稻米品质,该标准在肥料、农药使用以及稻谷收获、储存等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比如,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在获得600~650公斤/亩稻谷产量的前提下确保米质优良;在保证成熟度的条件下,稻谷水分含量宜控制在20%~25%时适期收获,应防止品种混杂;不得在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晒谷;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应控制在15.5%以下,库房仓适宜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对于稻谷生产者,该规程要求生产者建立并保持从稻谷生产到收获、储存全过程的台账记录,主要包括稻谷生产农事操作、农药肥料、产地环境和储存销售等事项,各类记录应至少保存5年。
此外,标准的第2部分规定了江苏大米加工过程(包括原料收储、干燥、加工、成品包装、标识、运输等重要环节)控制要点、控制指标、追溯信息的技术规范,以实现大米加工过程质量控制。标准的第3部分和第4部分以食味值、出糙率、整精米率、碎米率、垩白粒率等作为原料稻谷或成品米的定等指标,以突出体现原料稻谷出米率高的加工品质,原料稻谷和成品大米均设定了3个等级,主要指标参数达到“优质稻谷”“中国好粮油”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标准的第5部分则提出通过从稻谷生产、收储、加工、运输等全过程的生产档案建立,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江苏大米质量,为江苏大米的质量安全提供追溯信息。
口/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