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农村的政策和现状
1.国家的涉农战略
1.1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20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离不开农药,生态宜居要求管好、用好农药,都同农药行业有直接关系;生活富裕需要提高农业产业的收益,也同农药行业有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
1.2 粮食安全战略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把科技进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药是必不可少的,农药行业必须健康发展。
1.3 绿色发展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保风暴不仅是一夜的狂风,而且是劲风常吹。企业“三废”处理、清洁生产,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处理都会严格管控,农药经营、农药使用也会严格管控。
1.4质量兴农战略
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农药的使用技术规程、农药的残留标准、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农药施药的防护等方方面面将严格管控。
2.农业农村政策
2.1土地政策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确权颁证登记工作今年底在全国基本完成。这预示农民承包地流转的速度加快,土地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2.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路数上再理清,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农业要向高收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迈进。农业投入品被严格管控,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色小宗农作物如水果、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将会广受欢迎且需求大增。
2.3现代农业扶持政策
包括支持合作社发展、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机补贴政策、良种繁育补贴政策以及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等。一系列政策组合,必将调整农药的用药需求,调整农药产品结构,调整农药的施用方式,调整农药与肥、水、种的组合方式。
3.值得关注的三农现状
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步发展
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各类农业生产合作组织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全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的家庭农场约48.5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3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3.8万个,收益1,458亿元。农药的购买主体发生了变化,用药偏好、施用行为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3.2特色农业、农旅融合农业、农产品公共品牌生机勃勃
这类农业价值增长空间大,价格弹性高,对农药投入成本计算较少,但对农药的品质要求高。
3.3农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农民越来越精于算账,过去农民自己劳动不考虑劳动力成本,现在对劳动力成本越来越关注,农民自己做的农业生产环节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做。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动普通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推服务方式,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引领、项目推动等措施,加大支持推进力度。
3.4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支持的着眼点已经调整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由主要支持粮食作物转变为支持农产品结构调整、品牌建立、标准化监管体系、农业投入品体系建设。如通过推荐目录、适当的价格补贴等方式,加大对环境友好型农药和高效施用器械的支持。
二、农药管理总体思路
1.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并用。通过新增企业进工业园区、抬高门槛、增加环保设施及各种产业政策倒逼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兼并重组;通过市场竞争引导产业转移和企业兼并重组。
2.切实严加监管
一是强化农业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特别是市、县级,这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二是着力推进农药监管数字化建设,以产品追溯为切入点,实施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农药,打造农药行业的“听诊器”,及时发现农药行业转型升级的“病灶”和“痛点”。三是依法依规加重对违规违法者的处罚,通过严加监管,驱除劣币,保护市场的良性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3.着力强化登记准入关
调控同质化产品 鼓励优化配方、剂型,淘汰落后的配方、剂型,压低产品数量,目标是到2020年新登记同质化产品数量减少30%。
加强登记分类指导 支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登记、小作物用药登记、生物农药登记“绿色通关”。进一步健全小宗特色作物用药登记政策和工作机制,全力服务“特色小品种”增收“大产业”。
健全风险评估应用 进一步健全毒理、环境和残留等领域的风险评估技术,落实安全与有效并重的管理目标。
4.着力强化农药使用减量行动
以小宗作物为重点,大力推进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大力推进小宗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小宗作物上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着力提升特色产品质量,为创建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深入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广低毒生物农药,总结绿色农药补贴试点经验,遴选先进经验,提炼管用模式,扩大补贴试点范围,建立健全科学选药、合理用药制度。
完善农药退出机制。重点对已登记15年以上的农药品种开展周期性评价,对发现存在较大风险的农药及时采取管理措施。加快实施高毒农药替代计划,对剩余的12种高毒农药加强风险评估,本着“成熟一个、禁用一个”的原则,有序淘汰。
5.支持企业走出去
一是进一步优化农药进出口管理,研究制定农药对外合作发展规划;研究仅境外使用农药登记政策,为出口企业松绑,推动化解产能过剩。
二是充分发挥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作用,深化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提高国际规定制定话语权,利用多边舞台拓展我国农药出口目标市场国家的合作渠道与范围。要立足于亚太区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与FAO亚太区域合作。
三是建立国际交流成果与企业共享的通道,带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及标准制定,搭建企业与国外农药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平台,引导农药行业更广泛参与农业合作战略的实施。
6.支持农药施用的新组织、新方式、新业态
大力扶持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广统防统治;支持高效施用机械(如无人机飞防等)发展,推进技药结合、精准施药;推动以植保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
三、结 论
1.农药市场的严格监管成为常态
互联网生态下舆论迅速发酵,对问题农药的问责机制倒逼执法机构、监管部门严加监管。
2.农药行业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
以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为标志,以环保风暴和产业政策为助力,不可逆转地抬高了农药行业的进入门槛。
3.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越来越有市场
老产品的价格越发透明,利润率越来越低,新产品才有卖点。
4.生物农药的春天真的来了
生物农药对环境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积极效果,但见效慢,导致长期以来,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生物农药广泛使用的三个基本条件逐步成熟:①产品溢价收益——品牌农产品予以保证;②土地具有长期使用权——三权分置提供了基础;③使用者的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奠定了条件。
5.服务做得越好,产品越有销路
卖农药转变为卖“产品+服务”或者“卖服务”。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根扎得越深,叶才能越茂,根深叶茂才能屹立不倒。
口/《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