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产业市场
 
 
害虫抗性问题刻不容缓 如何解决专家有话要说!
  近年来,随着农药用药剂量的不断增加和用药次数的增多,害虫抗药性问题发展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带来了农作物严重减产和农民经济效益的重大损失,而且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8月17日,水稻害虫抗性小型研讨会在南通科技学院园艺楼会议室召开,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晋良、植保专家邱全荣老师、徐霞珍老师、南通科技学院教授郑兴国、通州植保站副站长易红娟、高级农艺师杨凌峰、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标、通联农资总经理俞红兵、南通市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任孙娟及《农化市场十日讯》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共同交流、探讨当前业内高度重视的“水稻害虫抗性问题”,以期能全面了解虫害的发生情况,更好地帮助农民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沈晋良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晋良在植保行业拥有极高声誉,对高毒农药替代和害虫抗药性问题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权威的影响。
  他透露水稻二化螟的抗性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当前二化螟是稻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从2008年开始,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是防治二化螟的高效药剂,但随着用药剂量的加大和用药次数的增多,用药4-5年后开始出现抗性,并不断加重,尤其是在浙江南部及中部、江西(鄱阳湖及南城等)、湖南(衡阳等)相当大面积的稻区,双酰胺类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已大幅度下降,基本已退出防治药剂的名单。
  沈教授强调,双酰胺类只是杀虫剂中的一个代表,据了解不光是双酰胺类产品,一些之前防治害虫效果优异的药剂例如丁虫腈、阿维菌素、水胺硫磷等因为大剂量使用,抗性也在上升;甚至有些地区禁止在水稻上使用的如氟虫腈和已禁止使用的高毒药剂特丁硫磷也在大剂量使用。沈教授分析,尽管这和农户的重复大量使用农药有很大关系,但追根溯源还是部分农药企业的不规范生产和经销商随意卖药。目前一些农药企业、经销商为了眼前利益,指导农户乱用、滥用农药,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未来稻田害虫将可能会进入无药可用的时代,且药剂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农药减量也难以实施。
  要想延长单一化合物的使用寿命,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农药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企业还是要从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改变农药使用的现状,做到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两手抓,特别是杀虫剂方面,过去有一部分复配产品证明在田间防治中效果很显著。因此农药管理部门应该鼓励企业注重确实有增效或高效的复配产品的研发,但应严格控制我国农药复配产品的混乱局面,确保农民在延缓和治理害虫抗药性时有理想的、可供选择的农药可用。

通州市植保站副站长  易红娟
  通州市植保站副站长易红娟和大家分享了南通地区水稻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通州植保站在绿色防控上的工作进展。易站长介绍,受高温和迁入量的影响,稻飞虱发生较轻,主要以二化螟为主。田间观察显示,通州地区一代发生量大,虫量为200头/亩左右,且在近几年的统计中发现虫量有回升的趋势,除了天气等外在因素,也可能跟当前推广秸秆还田有关,尽管该措施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调节农业生态系统,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我们不能忽视的弊端,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造成来年偏重发生。害虫高发,能用且效果好的农药产品寥寥无几,农民只能同一产品多次反复使用,使得抗性越来越明显。以该地区常用的氯虫苯甲酰胺(康宽)为例,以往防治二化螟施药量在10毫升/亩左右,而如今要用到12~15毫升/亩,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说明此药剂的使用已经产生抗性。
  当前化学农药的抗性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防治害虫,通州植保站双管齐下,在注重化学防治的同时,开展绿色防控,通过昆虫天敌、性诱剂、杀虫灯等生物防治的手段抑制虫害的发展。易站长介绍,这两年通州地区的生物防治上总体有一定效果,但不稳定因素偏多,性诱剂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在70%~80%,但对二代几乎没有效果;赤眼蜂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达到70%,对二代的防效只有30%~40%。易站长表示,生物防治在中国农业中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家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生物防治手段能够越来越完善。

植保专家邱全荣老师  
  从事植保工作六十多年的植保专家邱全荣老师在谈到抗性问题时深有体会。他指出抗性产生的快慢和各地区经济有关,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合作社、家庭农场较多,用药比较好控制,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体农户较多,大剂量施药现象就比较严重。尽管每年都会召开抗性问题的会议,但会议的内容无法落实,效果不明显,企业、经销商依旧存在我行我素、不按规范行事的情况。
  邱老师指出当前抗性问题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隐性成分的胡乱添加,销售员为了业绩夸夸其谈,使得农户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二是农户用药水平不高,人为加大剂量,单一品种农药重复使用。作为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规范生产并正确引导农民用药。为了响应农药化肥零增长的号召,会上邱老师和大家介绍了他一直在关注的产品——“碧护套餐”,一开始他对该产品持怀疑态度,但经过几年的接触和试验,包括从他的亲眼见证和农户的反映来看,这款套餐在作物上确实能够减药增产,改善作物品质。当前好的产品少之又少,农户的选择余地本身就很局限,既然有一款真正能够帮助农户解决问题的产品,就值得推广。

南通科技学院教授 郑兴国
  害虫抗性问题刻不容缓,关注园林昆虫研究的郑兴国老师也希望企业和植保专家能够多关注园林植物的用药和病虫害防治。用于园林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专业药剂很少,获利登记的就更少,很多药剂标签上成分不明,只注明园林专用,用药缺乏规范,效果不明确。希望用于园林植物的药剂能够针对性更强,相关的助剂产品也能发展起来,如天牛等蛀干害虫能深入树干内部,普通药剂防治很难到达其危害部位,很多地方依靠人力去捉成虫,这种古老的方式既费人力,又耗时间,这就特别需要有很好穿透力的助剂能帮助药剂渗入树体,目前市场上有少数产品,效果还有待明确。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陈标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有机磷类农药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营销总监陈标作为企业代表发表了对于农药抗性的看法。当前农户普遍用药水平低、种植群体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农户认为用药后害虫前打后死、立竿见影的才是好药,而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户的心理,有的好药让农民反复使用,从而造成抗性的产生,尤其是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区农药企业添加隐性成分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出现多种成分混合添加的情况,农户在使用中感觉效果好,速度快,但在潜移默化中加大了害虫的抗性风险,使得在后期防治上难上加难,恶性循环,且随意添加隐性成分也易产生药害。和那些加了隐性成分的“速效药”相比,规范生产的企业反而在市场中不占优势,以江苏地区企业为例,农药部门监管严格,经常检查,违法成本较高,企业相对较为规范,但恶性竞争使得规范生产的江苏企业在销售上落于下风,很难进入市场,企业只能从新产品研发和完善改进上下功夫。
  他指出企业一方面要有社会责任感,指导农户交替用药,另一方面要加强统防统治建设,积极寻求合作,根据植保站的预测提早给农民配好药,并可通过农民培训、明白纸等措施弥补农户用药水平低的现状。提高用药水平光靠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今年新《农药管理条例》的颁布对企业违法生产的打击力度加大,给农药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陈总强调,新条例无疑给当前的农药市场吹来一阵春风,规范市场环境,使得生产农药、销售农药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利于各企业有序、良性竞争,督促企业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通联农资总经理 俞红兵
  通联农资的俞红兵总经理和大家分享了杀虫剂抗性发展的历程。杀虫剂从最开始的有机磷、氟虫腈到现在的酰胺类,经过几轮更新换代有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酰胺类产品的出现确实帮助农户减少用药次数,节省了劳动力,但随着虫害日益严重加上农药的反复使用,抗性问题随之产生,这两年害虫发生普遍反应为前轻后重,在考虑其发生规律外也许和药剂使用抗性不断加大有关,使得后期防治效果不佳。酰胺类作为当前杀虫剂中的重点产品,如果产生抗性问题,那么现在很多常用的药就会失效,如何延缓它的抗性是目前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同时,俞总透露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与总结,发现一些老的品种效果还是不错的,如噻嗪酮复配效果很好,另外除草剂诸如二氯喹啉酸等重新在水稻上复配交叉使用,小麦除草剂异丙隆,杀虫单+酰胺类使用效果也很显著。这也反映了抗性的增强促使一些很久不被使用、被市场淘汰的老农药重新获得青睐,但老农药普遍存在打药复杂、安全性低等问题。俞总强调杀虫剂的发展不能走回打药繁重、复杂的老路。如何延缓产品的抗性?俞总表示还是需要做好统防统治工作,植保站严格把好关。当前农民选药只考虑当下的效果,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使得一些价格低廉、不规范的农药大受追捧,例如有些地区用阿维·氟铃脲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实际上这是防治不住的,肯定是加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等隐性成分。随着新条例的产生,相信部分企业这种随意添加隐性成分的猖獗行为会得到遏制,农药滥用、乱用现象也会减少。


结 语:

  杀虫剂抗性问题的研究是需要使用者、经销商、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生产企业要坚持初心,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结构,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以帮助农户解决困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为出发点,更好地提供服务;作为经销商要有专业的植保知识,有效地为农民提供指导;作为农户提高用药水平,科学、合理用药。
  当前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的重点,大家在注重化学防治的同时,也要加强生物综合防治等综合手段,共同促进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有序发展。
(本刊编辑部  孙 娟 陈 萍)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