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因汁多味美、形色美艳,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如钙、磷、铁等)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经济价值一直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草莓以其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等优势俘获了广大种植户的“芳心”。草莓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其栽培形式也由原来的单一露地栽培转变为露地与多种保护地形式并存,特别是反季节设施草莓栽培近些年发展尤为迅速,栽培草莓经济效益大大提高。然而伴随着草莓大量种植以及国外品种的大量引进,草莓种植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情况,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草莓缺素症问题。一旦某种元素缺乏,草莓植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这将直接导致草莓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钙素在草莓植株体内不易移动,因此较难重新分配。大量的钙存于叶片中,老叶中多,而幼叶中少,因此缺钙会使嫩叶和分生区首先受害。钙是细胞壁胶层中果胶钙的重要成分,与膜的功用有着密切关系,可使相邻的细胞壁相互联结,增大细胞的坚硬性,降低膜的透性,改变膜对离子的亲和性与选择性。此外,钙还是ATP的水解酶、磷脂水解酶等酶的活化剂,是细胞酶和液泡膜结构中的黏结剂,因此钙素的缺乏会引起草莓细胞壁以及细胞膜等的改变,使细胞不能正常分裂,细胞膜难以保持稳定,草莓细胞更易遭受不良环境的侵袭。最新研究表明,钙还参与了植物的成花过程,缺钙会影响草莓花的形成。
草莓缺钙症状
草莓缺钙症多出现在开花前现蕾时,新叶端部及叶缘变褐呈灼伤状或干枯,叶脉间褪绿变脆,小叶展开后不能正常生长,根系短、不发达、易发生硬果。在较老叶片上叶色会由浅绿到黄色,逐渐发生褐变、干枯,大约在下面花茎1/3处,距离叶的中肋处还会形成糖浆状水珠。缺钙导致草莓植株的根短粗、色暗,随着缺钙加重而逐渐呈淡黑色,浆果表面会有密集的种子覆盖甚至可布满整个果面,果实组织变硬、味酸。
缺钙发生的条件/原因
1.品种 草毒缺钙症主要与品种有关,发生程度因品种而差异甚大,尤其对钙素需求量大且对钙素特别敏感的草莓品种,极易发生缺钙症,重者发病株率在13%以上。
2.土壤 草莓栽培的土壤基质也是导致草莓缺钙症频发的重要因素。土壤中碳酸盐与磷酸盐是钙的主要来源,一般在土壤干燥或土壤溶液浓度高时会影响草莓植株对钙的吸收利用,因而易发生缺钙现象。此外,酸性土或砂质土容易缺钙,即使是土壤较肥沃的草莓园,也难以满足需钙量大的草莓品种对钙的需求。因此,选择正确科学且具有良好物理性状的土壤基质不仅是保证草莓生长发育的基础,还是防治草莓缺钙的前提条件。
3.管理措施 除品种差异及土壤基质条件之外,草莓栽培的管理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由于管理不当造成草莓缺钙的发病几率可达60%以上,如秧苗3片以下、温度超过30℃、氮肥过量、大水漫灌等都会加重草莓缺钙症的发生。
4.钾、镁拮抗 钾元素和镁元素过量时,会抑制对钙元素的吸收。不同元素之间只有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5.光照 钙肥在经过根系吸收后进入植物茎杆,然后通过蒸腾拉动向上输送,光照不足会影响蒸腾拉动。
矫正措施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提高土壤养分能力,另一方面能为草莓根系提供良好的下扎空间。因此,常规化肥配合增施有机肥,结合耕地,将氮磷钾、硝酸钙、有机肥等底肥翻入整个耕作层,有利于为草莓生育期提供持续营养。
2.追肥少量多次 追肥切忌1次性施入大量氮肥、钾肥,减少铵离子、钾离子与钙离子吸收的拮抗作用,促进养分均衡吸收。
3.合理浇水 采用小水勤浇,膜下、滴灌浇水,保证水肥充足均匀,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或者过分干燥,确保钙顺利吸收。
4.叶面补钙 在发生缺钙症状时,通过土壤补钙的形式已经很难及时缓解症状,因此要注意采用叶面喷施钙肥,缩短钙到达叶片的距离,快速缓解缺钙症状。可选用易吸收、移动性强的螯合钙,10天左右喷一次。
5.适量补硼肥 适量的硼可促进叶片光合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向根系输送,促发新根,有利于钙的吸收,同时,作为植物体内养分转运的催化剂,它也能促进钙离子的移动、吸收。因此,叶面喷钙时适当加入叶面硼肥,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6.冬季保温 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0℃,即使阴天也要通风,增加土壤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