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防治
据4月1日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小麦穗期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其中沿淮及淮南大部大流行风险高。各地要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与否,关键看扬花期与高温高湿阴雨天气重叠的机率,因此准确把握小麦生育进程及关键时期的天气情况十分重要。
防治小麦赤霉病要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坚持“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要点,做到一般发生地区一次用药全覆盖,重发地区两次用药不动摇;牢牢掌握小麦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期,努力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于高感赤霉病品种和生育期极不整齐的田块,以及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重发地区或田块,第一次用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合理安排药剂品种,如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等防效较好的药剂,推进赤霉病防控药剂的升级换代;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控效果。防治方案推荐欧帕(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赞米尔(40%戊唑醇•咪鲜胺),不仅防效高,还可保障小麦质量安全,提高产量。助剂尽量不要使用含有机硅成分的产品,其对叶片和花都有伤害,可选用安融乐,这是一款来自南非的产品,大量的试验示范证明,其传导性非常好。
此外,统筹做好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控工作。白粉病发生重的田块可在赤霉病防控前单独开展一次防治,一般发生田块可结合赤霉病一并防治,药剂可选择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己唑醇等。结合赤霉病防治白粉病时,要慎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蚜虫的防治可结合赤霉病防治施用吡蚜酮、吡虫啉等药剂。需要注意的是,施药时用足药量和水量;改进喷药技术,使用双喷头喷雾器喷雾,侧向往麦穗上喷药,而不是单纯喷到叶片、茎秆上。
水稻稻瘟病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也很重要,农民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防治药剂推荐今年拜耳新上市的产品——入田(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含6.9%肟菌酯、17.2%异噻菌胺,登记用于拌种防治水稻恶苗病和早期稻瘟病。该产品中的异噻菌胺是新化合物,属于异噻唑类,具有很强的植物诱导活性,预防性施用或在发病早期施用,可以激活植物自身的系统诱导抗性,提高植物各种酶的活性、增强植物细胞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增加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增加植保素的分泌等,从而使作物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产生广谱的自我保护作用。稻种经该药处理后,可以提供预防恶苗病和叶瘟病最长到拔节期的保护,减少施药次数;同时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入田采用的是干种子包衣方式,不会降低稻种的发芽率,包衣种子正常储存一段时间发芽率仍很高。入田选用先进的成膜剂,用该药处理稻种后再进行浸种催芽,药物也能被有效锁住而不流失,能够满足不同的播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