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健康无病壮苗是大棚草莓优质丰产的基础。草莓健康壮苗指标:根系发达,初生根5条以上,新茎粗0.8~1.2厘米,绿叶数3叶1心,中心芽饱满,无病虫危害。但草莓生产上相当部分的育苗田难以达到健康无病壮苗标准,特别是近年来草莓育苗期和大棚定植后常因病害等导致死苗较多,管理不善的田块甚至全园死苗,损失惨重,因此加强育苗期管理显得尤为迫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草莓培育健康无病壮苗关键技术,供广大草莓种植户参考。
1.选择无病种苗
母苗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新叶展开正常,小叶形态完整,叶色浓绿,叶柄较长,叶片较大,未开花结果。采用脱毒无病种苗或采用无病基质穴盘生根获取种苗。同时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进行根部处理,确保种苗不带病菌。定植期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上旬,视定植早迟、田间地力与管理水平,一般亩定植800~1,500株,不建议用采果田的老母株做生产种苗。
2.选择无病田
选择稻—麦(油菜)轮作田或高温消毒处理过的田块为育苗田,远离草莓种植区育苗,有条件的采用避雨育苗、遮阳育苗或穴盘基质育苗,可大大减轻病害发生。
3.水分管理
首先要沟系配套,深沟窄畦,畦宽1.2~1.4米,沟宽0.3米,沟深0.3米,畦长40米以上的要加开腰沟。母苗定植后要及时浇足水分,经常保持根周围土壤湿润,在匍匐茎子苗发生期保持畦面土壤湿润,田间不干旱、不积水,干旱时傍晚沟灌,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小水勤灌。
4.平衡施肥
采取“少吃多餐”的施肥策略,注意氮磷钾平衡施肥,适量增施钙、镁、硅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发苗前期以加强母株营养为主,适量增施发酵腐熟饼肥或生物菌肥及适当复合肥,注意不偏施氮肥,高温期间和育苗后期要控制氮素肥料使用。
5.合理调控
采取前促后控管理方法,前期使用适量赤霉素、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或芸苔素内酯等,结合增施适量复合肥、腐植酸肥、海藻素、EM菌等促进生长,加快发生匍匐茎子苗;中后期将够苗前(3~4万株/亩)或 7月中下旬开始用烯唑醇、多效唑等唑类药剂分次控旺促壮,但生长较弱的结合腐植酸、氨基酸、生物菌肥等适当补施,加快形成健壮苗。
6.植株整理
田间母苗要经常摘除花茎和下部衰老叶。整理匍匐茎,使田间分布均匀,固定在土面促进子苗扎根;子苗发根后,一般保留3叶1心,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注意拔除发病株,封锁发病中心,整理植株时造成的伤口易感病,要及时用药剂防病。
7.病虫防治
主要在雨水前后、台风及摘除老叶后及时预防病害,重点防控炭疽病,兼治白粉病、叶斑病等。可选择低毒化学药剂如代森锰锌、丙森锌、克菌丹、咪鲜胺(锰盐)、二氰蒽醌、多菌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溴菌腈、氟啶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及其复配制剂;也可选择生物制剂如春雷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四霉素、中生菌素、氨基寡糖素、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注意合理混用、轮用与交替使用,用足药液量,均匀周到喷雾防治。注意查治害虫,首选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非化学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在害虫低龄幼(若)虫期防治。如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选用苦参碱、苏云金杆菌、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及其复配剂;蓟马、蚜虫等选用苦参碱、印楝素、吡蚜酮、噻虫嗪、呋虫胺等;害螨选用螺螨酯、联苯肼酯、乙唑螨腈、腈吡螨酯、乙螨唑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在幼虫高发季节,清晨人工捕捉为主,或按90%敌百虫晶体、水、炒香的菜饼1∶3∶30的比例拌制毒饵,傍晚时撒放植株行间或根际附近进行诱杀,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等浇灌根部处理。
8.化除与人工除草
在草莓出苗前,可使用二甲戊灵或丁草胺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化除,掌握适宜浓度均匀喷雾畦面,注意保持田间湿度,尽量不要喷到草莓苗。已发生的常见禾本科杂草如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硬草等,在3~5叶期用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等均匀喷雾防治,并结合人工除草。
9.促进花芽分化
8月上旬开始“控氮施磷钾,降温促分化”,少量追施磷酸二氢钾等磷钾肥叶面喷雾,分别于8月上旬间隔1周施用2次,结合摘除老叶,有条件的采用假植、断根、遮光或低温预冷处理技术等促进花芽分化。
(吉沐祥、刁春友、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