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褐腐病又叫菌核病,是桃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多雨年份,遇蛀果类害虫严重发生时,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应加以重视。
一、症状
桃树褐腐病为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在露地以果实受害最重,在设施中以枝梢及花、叶受害重。花部受害自蕊及花瓣尖端开始,发生褐色水浸状斑点,逐渐蔓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色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表面生出灰色霉层,天气干燥时萎垂干枯,病花残留枝上经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发病,病叶变褐萎蔫,残留枝上。侵害花与叶片的病菌丝可通过花梗与叶柄逐步蔓延至果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绕枝梢一周时,上部枝条即枯死,气候潮湿时,溃疡斑处大量流胶。果实被害初期,果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点,而后病斑迅速扩展,数日内扩及全果,果肉变褐软腐,在病斑表面生出绒状霉丛,成轮纹状排列,病果或腐烂脱落,或失水后变成僵果挂在树枝上。
二、发病规律
褐腐病为真菌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或枝梢溃疡部越冬,第二年桃树开花时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传播,经柱头蜜腺侵入花器,经虫伤、机械伤、皮孔侵染果实。此病原菌自桃树花期至成熟期均能侵染,条件适宜时,部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贮藏期通过病果与健果接触发生传染。
三、发病条件
1.高温是桃树褐腐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温度低、湿度大,易引起新梢发病;果实近成熟期如温度高、雨水大、雾多,易引起果腐。2.树势衰弱,地势低洼,管理不到位,枝叶过密,通风透光差,叶片易发病,且发病较重。3.虫害严重导致发病严重。4.果实贮藏运输过程中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5.设施桃树花期后湿度大、通风不及时容易发病。6.设施桃树在阴天、雪天、傍晚浇水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1.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树上和园中地面上的僵果病枝,集中烧毁,结合深翻将地面病果翻入土中,减少侵染源。
2.人工摘除花萼。设施栽培中,及时摘除幼果上没有顺利脱落的萼片,减少感染源。
3.果实套袋。花谢后20天套袋,减少病害发生。
4.及时防治虫害。对桃蛀螟、绿盲蝽等害虫,及时发现喷药防治,减少虫伤,减少病源侵入的机会。
5.设施栽培使用无滴消雾膜。设施桃树在密闭条件下,通过覆盖塑料膜来保温、采光进行生产,所以栽培时必须选取优质无滴消雾膜,以降低设施内湿度。
6.覆盖地膜。升温浇水施肥后,设施内覆盖地膜,并注意排湿,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控制在80%以下。
7.适时灌水。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水,设施栽培雨天、雪天、傍晚不能浇水,浇水最好在阴天上午进行。不要大水漫灌,最好采用喷灌、滴灌的方式,以降低设施中的空气湿度。
8.药剂防治。枝条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100倍五氯酚钠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杀灭越冬病菌。花前、花后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以后每隔半月左右喷一次,采收前1个月必须停止用药。
(献县农业农村局林业站 关志国 侯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