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为害比较严重。
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壤中越冬。早春3月上旬成虫开始出现,一般在3月中下旬和4月上中旬会出现蛾盛期。
成虫的活动性和温度有关,成虫白天不活动,傍晚至前半夜活动最盛(下午3时至晚上10时),白天潜伏于杂物及缝隙等处,在春季夜间气温达8℃以上时即有成虫出现,但10℃以上时数量较多、活动较强;喜欢吃酸、甜、酒味的发酵物、泡桐叶和各种花蜜,有强烈的趋化性,并有趋光性,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对黑光灯极为敏感。
成虫具有远距离南北迁飞习性,春季由南向北,由低向高迁飞,秋季则沿着相反方向飞回南方;成虫羽化3-4天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低矮叶密的杂草和幼苗上,少数产于枯叶、土缝中,近地面处落卵最多,每雌产卵800~1,000粒,多的达2,000粒;卵期约5天左右孵化,幼虫6龄、个别7~8龄,幼虫期在各地相差很大,但第一代约为30-40天。幼虫老熟后在深约 5cm 土室中化蛹,蛹期约9-19 天。
发生世代
从10月到第2年4月都见发生和为害。西北地区、长城以北2~3代,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年3代,黄河以南至长江沿岸年4代,长江以南年4~5代,南亚热带地区年6~7代。无论年发生代数多少,在生产上造成严重危害的均为第一代幼虫。南方越冬代成虫二月份出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羽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宁夏、内蒙古为4月下旬。成虫的产卵量和卵期在各地有所不同,卵期随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高低不同所致。
环境影响
温度:适宜生存温度为15~25℃,高温不利于小地老虎的发育与繁殖,因而夏季发生数量少;冬季温度过低,小地老虎幼虫的死亡率增高。为害活动出现在春、秋季,所以也称之为秋老虎。
土壤湿度:沙壤土,易透水、排水迅速,适于小地老虎繁殖,而重黏土和沙土则发生较轻;土质与小地老虎的发生也有关系,但实质是土壤湿度不同所致。凡地势低湿、雨量充沛的地方,发生较多;头年秋雨多、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活动,是第二年大发生的预兆;但降水过多,湿度过大,不利于幼虫发育,初龄幼虫淹水后很易死亡;成虫产卵盛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成虫防治:
1、糖醋液诱杀:按照糖∶醋∶白酒∶水=6∶3∶1∶10的比例配置诱杀液盛入广口的盆内,在3-4月份成虫羽化前悬挂在离地1米左右的开阔区域,间隔20米左右一个。
2、性诱剂:在成虫出现前3-4月份,按照每30米间隔,距离作物50~60厘米高度放置小地老虎性诱剂,可检测其入侵时间,并让成虫减少产卵量。
幼虫防治:
1、诱捕幼虫。用泡桐叶或莴苣叶浸泡鱼藤酮30倍液诱捕幼虫。
2、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用0.6%苦参碱水剂300倍液在作物的根系周围喷雾,操作时间以傍晚为宜。
3、真菌防治。用100亿单位白僵菌球孢粉在根系周围撒施,每亩1~2公斤。
4、地膜覆盖、清除杂草,冬季灌冻水都可以有效控制小地老虎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