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小麦白粉病连年重发,重病田病菌侵染至穗部,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探索,总结出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关键。
重发原因
一是秸秆还田面积增加。近几年全面推广秸秆还田,带病秸秆存留在田间,有利于土壤中菌源累积,导致小麦白粉病重发面积增加。
二是病害发生期提早,防治不及时。据调查,2013年之前小麦白粉病发病期大多在4月上旬,而近几年该病的发病期提早到3月上中旬。加上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危害部位相对隐蔽,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或叶片背面,多数农户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重视,习惯等到4月上旬小麦抽穗扬花期与赤霉病一起防治,而此时白粉病已发展到高峰期,用药已不能有效控制其发展势头。
三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据统计,盐城市大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85%较感白粉病。
四是小麦播期推迟。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水稻让茬晚,小麦播种期已逐渐推迟到11月20日前后甚至12月。小麦迟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苗差、长势弱。为改变这一现象,增加小麦基本苗,一些种田大户将小麦播种量由原来的每亩10~15公斤提高到每亩20公斤以上。此外,为提高产量大量施用氮肥,导致田间植株群体过大、郁蔽度增加,形成了有利于白粉病重发的田间小气候环境。
五是气象条件利于发病。气象条件是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据报道,小麦白粉病在O℃左右不发病,4~6℃病情发展缓慢,15~20℃病情扩展加快,春季气温回升时降雨增多,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和病情扩展。近年来雾霾天气偏多,春季多过程性降水,导致田间湿度偏大,满足了小麦白粉病大流行的气象条件,白粉病自然发生程度均为大发生。
防治关键
农业措施 提高有机肥施用量,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大力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科学安排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化学防控 掌握在3月下旬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抑制前期病株病情继续加重的趋势,同时减少后期健株被侵染的可能。该阶段可选用苯甲·丙环唑等常规药种,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可与防治小麦纹枯病和蚜虫同时进行。进入4月份白粉病发病高峰期,建议选用醚菌酯加戊唑醇组合防治,治疗效果好,成本略高,能兼治小麦赤霉病。注意加快白粉病防治药剂的更新换代,并做好不同类型药的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白粉病菌抗药性产生,确保防治效果。
口/孙龙彩 沈田辉 王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