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在越冬阶段生长十分缓慢。小麦产量高低与越冬时麦苗的长势密切相关,一般弱苗越冬产量较低,旺苗越冬产量不稳,壮苗越冬产量较高。因此,小麦冬前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育壮苗。
冬前苗情诊断方法
小麦受气候的影响较为明显,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生育特点和形态特征。因此,应结合环境条件对小麦进行看苗管理,加强栽培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诊断苗情是看苗管理的关键所在。应依据“三查两看”的原则进行苗情诊断。
“三查”,即查基础、查墒情、查气候。查基础就是要检查肥力的高低、整地的质量、播种、浇水、追肥等情况,这也是确保丰产的基础。查墒情主要是依据小麦在不同时期对土壤中水分的要求而检查土壤的含水量。查气候就是要观察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对小麦造成的影响。
“两看”,分别为看长相和看群体。看长相,主要观察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形、叶色、主茎叶片数、幼穗发育状况等。看群体,就是观察总株数、每株大小比例等。
二者结合查看,既能看到当前,又能预测发展,从而实施合理的管理措施。
冬前壮苗判断标准
冬前壮苗是指越冬前植株生长良好,已经形成一定的营养体,可确保春后不出现旺长、脱肥等现象,而是向着丰产的方向发展。
小麦冬前壮苗主要有以下标准:春性品种的主茎长出6叶或6叶1心,单株有蘖3~4个,加上主茎应达4~5个;半冬性品种长出7叶或7叶1心,单株有蘖5~6个,加上主茎应达6~7个;群体表现为总株数应在1,000万株/公顷,其中3叶蘖植株应占到1/2 以上;单株根系强,有次生根10条以上,长相墩实,株高一般不超过27厘米,但不应低于20厘米;穗分化正常,春性品种应达二棱期,半冬性品种应达单棱期以上;植株干重1.2g左右,干重250公斤/公顷以上。
冬前壮苗培育技术
1.查苗补苗
播后及时查苗、补苗是保证群体良好的重要措施。小麦3~4叶期,应及时移密补稀;也可以用浸润的同一品种的种子及早补种。移栽过程一定要保证覆土深度“上不压心,下不露白”。补种或补苗后要及时浇水,并合理补肥。
2.控制旺苗
对于播种过早导致的旺苗可采取镇压控制徒长,镇压后还要及时划锄,适量浇水和施肥。对于播种量过大导致的旺苗要及时疏苗,再结合浇水,同时补充适量速效肥。品种选用不当也能造成旺苗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不仅要及早中耕、镇压,还要采取封土围根等措施。对于肥水过量导致的旺苗,应在麦苗主茎长出5~7片叶时,切断部分根系来控制麦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对于耕作粗放和麦田土块过多导致的旺苗,应在地面封冻前完成镇压。盐碱地不宜采取镇压方式控制苗势,其他土质实施镇压应在中午以后进行。
3.科学管理水肥
适量浇水还可以起到粉碎土块、踏实土壤和消灭害虫的作用。因此,浇好越冬水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土质较差的地区。越冬前浇水应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浇水量不能太大,但要保证浇透。浇水结束要及时划锄,并破除板结的土壤。施加底肥也是小麦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对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生长正常的麦田一般只需中耕划锄,不需进行浇水追肥。对肥料施加不足、土质较差、缺肥症状明显的麦田,应在冬前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浇水追肥。
4.适时化除
在小麦苗期进行化除成本最低,且防治效果较好,一次施药基本可以控制小麦生长全过程的杂草危害。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小麦幼苗长至4片叶,这是麦田除草的最佳时期。选择晴朗的天气,温度在8℃以上,且4天内无霜冻、无雨的日期进行。
阔叶类杂草可使用5%唑啉草酯加适量水进行喷雾防治;禾本科杂草可使用10%双唑草酮加适量水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混合杂草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比例的以上2种药剂混合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