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小麦高产、稳产必备性状选择
1、抗寒性。小麦品种有春性、半冬性和冬性三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要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也并非越抗寒越好,只要保证在当地秋播能安全越冬即可。
2、抗病性。危害小麦生产的病害主要有三锈(秆锈、叶锈和条锈)、白粉病和全蚀病等,所以在购买种子时,应认真阅读品种抗病性的介绍。
3、早熟性。早熟或熟期适当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早熟品种能够避免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如灌浆成熟期间能够躲过干热风和高温病害。
4、抗倒性。俗话说“麦倒一把草”,只有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丰产稳产,一般在大田生产中株高为70~85厘米较为理想,品种的抗倒性也分为高抗、中抗、较抗等几个类型,应根据自己的地力水平进行选择。
二、根据个人的生产条件选择品种
1、依据地力水平。对于高水肥地块,应选择高抗倒伏、株高矮、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或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株高较矮的大穗型品种,对于旱薄地块,就应当选择抗旱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株高稍高的中产水平的品种。
2、依据播期。如果播种时间早,应当选择冬性品种,如果播种时间在10月20号以后,就应当选择半冬性晚播早熟品种。
3、依据播量。播量大的地区,应当选择分蘖力中等的大穗品种,播量小的地区应当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
4、根据国家和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选用品种。克服盲目求新的思想,不要受某些广告或片面宣传的影响,引进未经试验的品种,以免给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5、凡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区试和生产试验,并由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国家或各省区域试验,一般在不同生态区均布有试验点,试验代表性、准确性较高,对品种的适应性、抗逆力、产量等性状的鉴定比较客观、准确,所以经国家或省审定通过的品种一般均能在其适应区内广泛应用。
2018年经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组鉴定的9个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1)西农511:该品种为半冬性,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耐倒春寒能力好,耐后期高温能力强,抗倒伏性好。穗多、穗大、穗匀,结实性好。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6克,籽粒饱满度好,综合抗病性优良。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3.1公斤。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2)徐农029: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17天,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4厘米,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茎秆弹性一般。2015-201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65公斤。适宜在江苏省沿淮麦区及淮北麦区晚茬口种植。
(3)紫麦19: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0天左右,平均株高87厘米左右。2011-201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07公斤,适宜在淮北区种植。
(4)郑麦9023:该品种为弱春性,株高80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伏性中等。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晚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等地种植。
(5)濮兴8号: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1-233天,分蘖力一般。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5.6~80.6厘米,株型偏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62公斤。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6)宛麦202:该品种为半冬性特殊用途类型小麦品种,全生育期228-229天,春季起身迟,发育慢,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2.0~84.8厘米,株型松散,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综合抗病性好。2017年度生产试验,增产点率85.7%,平均亩产477.9公斤。适宜作为特殊用途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7)瑞华麦520: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7天,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前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3公斤。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8)徐麦31: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31.4天,冬季抗寒性一般,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3厘米,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公斤。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9)西农3517:该品种为半冬性中晚熟强筋品种,平均全生育期230.9天,冬季抗寒性较好,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2010-2011年度参加省冬Ⅰ组引种试验,平均亩产538.7公斤。适宜陕西关中中肥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