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害虫,除危害香葱外,还可危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圆葱等蔬菜。其分布广,食性杂,番茄、辣椒、茄子、瓜类、白菜等多种蔬菜也会遭受葱蓟马的危害,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危害更烈,严重地影响了葱类等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
形态特征。葱蓟马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1.8~2.0毫米,淡黄色,背面黑褐色,复眼红色。触角7节,黄褐色。前胸背板宽为长的1.6倍。翅狭长透明,上脉端鬃4~6根,下脉鬃14~17根,翅的周缘具长缨毛。卵长0.29毫米,初期肾形,乳白色,后期卵圆形、黄白色,可见红色眼点。若虫淡黄色,触角6节,第4节具微毛3排,复眼暗赤色。胸腹各节有微细褐点,点上生有粗毛。共4龄,各龄体长依次为0.3~0.6毫米、0.6~0.8毫米、1.2~1.4毫米及1.2~1.6毫米。
危害特点。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锉吸寄主叶片,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危害葱、蒜类等蔬菜的心叶、嫩芽及幼叶,以锉吸式口器挫伤植株的表皮后,吸食表皮下的汁液。产卵也能造成危害,使叶片呈现密密麻麻的长形黄白色小斑点,或呈胶状明亮斑点。受害过重的叶片,形成卷缩或皱缩,甚至干枯无顶芽,花器则早期凋萎,对生长结实均有影响。受害严重的叶片扭曲变黄、枯萎下垂。葱蓟马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葱蓟马成虫能飞善跳,还可借风传播。葱蓟马趋嫩且畏强光,所以晴天的白天一般在叶腋、叶背、心叶危害,阴天、早晨、傍晚及夜间则分散于寄主的表面危害。因此施药时间及施药方法不对时,药剂防治效果差。
发生规律。葱蓟马世代重叠,各地一年发生的代数有不同,华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山东6~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在华北以成虫越冬为主,也有若虫在葱蒜叶鞘内、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尚有少数以蛹的形式在土中越冬。在华南无越冬现象,翌春开始活动,在越冬寄主上繁殖一段时间后,迁移到早春作物及其他杂草上。其适宜温度是20~28℃,适宜相对湿度40%~70%,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一代仅需10天左右,常导致葱蓟马在短时间内暴发成灾。4-5月、7-8月危害最重,各地葱蒜上几乎全年均可受害。雌虫可进行孤雌生殖,整个夏季几乎见不到雄虫,到秋季才可见到。雌虫产卵时,将产卵管刺入葱叶的组织中,每次产卵1粒,平均每只雌虫产卵约50粒(21~178粒)。初孵若虫有群集危害的习性,稍大后即分散,但这时极少能进行叶间转移。若虫成长后爬行植株,或直接落下入土,经历前蛹和蛹期。一般卵期5-7天,若虫期6-7天,前蛹期2天,蛹期3-5天,成虫寿命8-10天。一般在25℃和相对湿度60%以下时,有利于葱蓟马的发生,暴风雨常会降低其发生数量。在湖南温暖的气候条件下,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冬春季节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发生,夏、秋两季保护地、露地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早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蔬菜残株落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可减少越冬虫源。大葱等蔬菜生长期间勤除草、勤浇水,对若虫入土和土内蛹的羽化、成虫出土均不利,可减轻葱蓟马的危害。香葱等寄主蔬菜收获后及时搞好田间残株杂草的清除工作,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葱类作物健壮生长,有条件的地方,定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可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规避发生危害条件。
2.物理防治。田间放置蓝色诱虫板对蓟马进行诱集,一般每亩挂20~30块。色板下边距植株顶端15~20厘米,注意要随作物生长而提升高度。
3.生物防治。葱蓟马的天敌有小花蝽、拟灰猎蝽、带纹蓟马等,发生数量多时,对蓟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药剂防治。一是在大田葱类作物定植期防治,采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蘸根;或在定植初期喷施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倍液,对葱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是在葱蓟马发生初期防治,在初期若虫聚集危害时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灭杀毙)4000~5000倍液,或10%多杀霉素悬浮剂3500倍液,或5%阿维·啶虫眯微乳剂4000倍液,或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也可用1.8%爱福丁乳油2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3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保护地栽培,可通过傍晚熏烟结合早上施药方法进行防治,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使用时要重点喷施植株的幼嫩组织,如花、幼果、叶背、顶尖及嫩梢部分,还要喷施地面,杀灭地面虫卵。喷药时间晴天以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时后为宜,阴天可全天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连续2~3次,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口/曹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