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后,菜农进棚干农活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扑面而来的热浪,当然也会想方设法降低棚温,但是大多数菜农忽略了土壤温度。土壤温度过高,就会让根系处于一种不适宜的环境当中,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养分、水分能力有限,也就意味着植株养分供应不足,随之而来的就是植株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症状。对此,有经验的菜农及专家老师介绍了一些降低土壤温度的办法和建议,希望帮助到大家。
夏季降低棚温最常见的措施就是使用遮阳网、降温剂,通过遮阳降低棚内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棚体及土壤的白天储热量;再是通过加大通风来降低温度,主要是指前脸和风口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加设的防虫网具有延缓热量散失的作用,所以要适当加大风口宽度,弥补不足;还有可以通过补水来降温,一是蔬菜浇水会同时降低棚温和土壤温度。二是水渠内储水,降低棚温。三是棚内钢丝上安装喷灌设施,上午9:30-10:00喷施清水,既能补充叶片水分,又能降低棚温。其实,降低棚温也是降低土壤温度的过程。
除此之外,一些常见的农事操作也有很好的作用,如在地下水位允许的前提下,夏季选择平畦栽培,相比于高垄栽培来说,土壤受光面积小,储热自然会少,浇水后,平畦水分散失慢,根系所处环境变化相对缓慢。整枝打杈适当留叶,尤其是果实上方保留2~3片叶,既能保证有充足的光合叶面积,保证果实营养供应,又能遮盖果实防日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面受光储热。棚内套种一些蔓生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圆茄棚内,在立柱旁边及后墙处种植豆角,打好时间差,保证高温采收前,豆角恰能爬蔓上架,起到一定的遮阳作用。不过,套种时不要种植一些易感病品种,避免因小失大。
多数情况下,菜农忽视了土壤温度,或者误将棚室温度与土壤温度混为一谈。在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掌握土壤温度的办法:地温是地表5厘米以下土壤的温度。白天土壤5厘米深处温度比棚内气温低5~7℃,夜间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比气温高3~5℃。绝大多数蔬菜根系适宜在20~25℃的土壤中生存,在夏季中午时段,棚温经常在35℃以上,那么土壤温度在28~30℃之间,温度偏高,根系活性就会降低,植株整体代谢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但菜农还应注意的是,采用上述措施之后,在夏季,棚室内偏高的温度依然会经常出现,菜农还需做的就是提高植株整体抗逆性,提高植株自身耐高温、耐强光的能力。推荐使用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或者一般功能性产品,比如氨基酸类、海藻精类、甲壳素类、腐殖酸类产品,上喷下冲,提高植株整体的抗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