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肥床旱育秧出苗后抓好苗床管理非常重要。根据实践调查,采用水稻肥床旱育秧“两防两控”管理新技术,能很好地防治病虫等危害,有效防止旱育秧黄苗、僵苗、死苗等,并能培育出多蘖墩实、栽入大田后具有强大“暴发力”的壮苗。
一是防虫。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上主要有蝼蛄、蚯蚓、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和刺吸水稻叶片汁液并传播病毒病的灰飞虱,由于旱育秧苗床上土壤肥沃、疏松,地下害虫较多、危害较重,可在播种时将杀虫剂直接撒在苗床上旋耕耙匀播种,或出苗后将杀虫剂拌细土(或炒香的豆饼、麸皮等)诱杀。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有辛硫磷、毒死蜱、百树菊脂、阿维菌素等及其复配剂的颗粒剂。近年水稻旱育秧苗床上灰飞虱危害较重,尤其是在麦收前后因田间可供其危害的作物少,其大多迁飞到水稻苗床上危害,其发生基数大、危害猖獗,在麦收前后应隔一天用药防治一次,防治灰飞虱的药剂为吡蚜酮、辛硫磷、噻虫螓、烯啶虫胺等及其复配制剂。
二是防病。水稻旱育秧病害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主要由土壤板结、盐碱浓度过大、营养失衡等引起的黄根多、白根少,应在苗床时选用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同时在苗床培肥上增施腐熟的家杂肥等有机肥,以改良、改善土壤结构,营造良好的根系生长发育环境;也可采取喷施强力生根壮苗剂、奈乙酸、复硝酚钠等以促进根系生长。真菌性病害主要为立枯病、青枯病、稻瘟病、根腐病等,可用敌克松(或甲霜灵、噁霉灵、乙蒜素、吡唑醚菌脂)、+胺鲜脂(或生根剂、芸苔素、氨基酸、腐殖酸)兑水喷雾,若病害发生重时,可隔5-7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
三是控肥。因在苗床培肥时已施用了大量的肥料,所以大多肥床旱育秧苗床上在水稻出苗后都不缺肥料,因此出苗后应少施肥或尽量不施肥;在出苗后2叶1心到3叶1心期水稻秧苗变黄属正常现象,因此时进入了秧苗“离乳期”或称“断奶期”,即由自养阶段进入了异养阶段,但此时是水稻秧苗抗病性最弱的时期,若在此时施肥(因秧苗变黄就认为是缺肥)常因施用不当而引起烧苗等,起不到正效果,反而起反作用,因此千万不要施肥。
四是控水。旱育秧除了在齐苗后和拔秧前一天傍晚浇一次透水外,其它时期一般不需浇水。因为水稻在秧苗期喜欢中性偏酸性、盐分浓度低、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若发现秧苗变黄,大多数人都喜欢浇水,结果经常浇水引起土壤返盐、返碱和板结不透气,导致水稻秧苗越浇水越变黄,严重的引起死亡,因此应控制浇水,千万不能经常浇水。若因长期干旱引起水稻秧苗中午时萎蔫卷叶,但在下午5:00前叶片舒展开,此时仍不需浇水,若5:00后叶片不展开,则应于傍晚浇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育水稻肥床旱壮秧的要求。
口/韩凤阳、司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