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进行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亩用10%嘧菌酯微囊SC 40g和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20g,在田间发病初期和盛期各用药一次,防病效果达90%以上,与亩用日产24%噻呋酰胺SC 20g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亩用5%井冈霉素AS 300g,亩用12.5%氟环唑SC 45g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15g,对病穴率的防治效果均在60%左右,对穴病指的效果在70%左右,分别比亩用5%井冈霉素AS 300g高约10个百分点;亩用10%丙硫多菌灵WP 30~50g的防病效果在50%以下,低于5%井冈霉素AS 300g。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效果
近几年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病害。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而生产上常用的井冈霉素等药剂因连续多年使用,已出现纹枯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和防治效果下降的情况。因此,针对水稻纹枯病防治的药剂品种随之不断增多。为探明目前当地农资市场上新品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2013年开展了部分试验,以此为大面积示范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药剂及处理
(1)10%丙硫多菌灵WP(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下同)30g/亩;(2)10%丙硫多菌灵WP 50g/亩;(3)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下同)15g/亩:(4)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20g/亩;(5)10%嘧菌酯微囊SC(江苏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下同)40g/亩;(6)10%嘧菌酯微囊SC 60g/亩;(7)10%嘧菌酯微囊SC 80g/亩;(8)24%噻呋酰胺SC(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市售)20g/亩;(9)12.5%氟环唑SC(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45g/亩;(10)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15g/亩;(11)5%井冈霉素AS(浙江省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00g/亩;(12)空白对照。
2试验方法
(1)试验地选择:在海安县高新区中涵村3组,选定上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稻田1块,该田当年种植水稻品种为淮稻7号,旱育手栽,长势平衡,肥水管理一致。
(2)小区设计:每小区面积30m2,重复4次,区组内随机排列。
(3)用药时间:2013年8月3日(发病初期)和12日(发病盛期)各用药一次。
(4)用药方法:采用背负式手动压缩喷雾器进行常规喷雾,每小区喷液量3kg,折亩用水66.7kg。
(5)调查方法:药后不定期观察试验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每小区随机定5点,每点5穴稻株,分别于第一次用药前、第二次用药后的第7d和14d各调查记载一次病株数和穴病指。
水稻纹枯病情分级标准:
O级:全株无病;
1级:一穴中少数植株发病,或多数病株病斑在稻株的1/4以下;
2级:多数病株病斑在稻株的1/4-1/2之间;
3级:多数病株病斑在稻株的1/2-3/4之间;
4级:多数病株病斑在稻株的3/4以上;
5级:多数病株发病枯死。
(6)数据处理:根据调查数据,按以下方法计算病穴率、病穴率防效以及穴病指、穴病指防效。
病穴率(%)=(发病穴数÷调查总穴数)× 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穴数×相对级值)÷(调查总穴数×5)]×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情×用药区药后病情)÷(对照区药后病情×用药区药前病情)]×100
3试验结果
据不定期观察,所设不同药剂处理区的稻株生长未出现异常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
(1)不同药剂处理对病穴率的防治效果,在第二次用药后7d波动在19%~98%、药后14d波动在37%~97%之间。其中,以亩用10%嘧菌酯微囊SC 40~80g和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20g的防治效果相对最高,药后7d与14d分别达90%与85%以上,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当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的亩用量减至15g时,对病穴率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药后7d与14d分别只有70%与63%左右;10%丙硫多菌灵WP的防治效果相对最低,亩用30~50g时,药后7d与14d的防治效果分别在40%以下与50%以下,明显低于亩用5%井冈霉素AS 300g。
(2)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病指的防治效果,以亩用10%嘧菌酯微囊SC 40~80g和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20g的防治效果相对最高,药后7d与14d分别达95%左右与90%左右,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亩用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15g和12.5%氟环唑SC 45g,药后7d与14d对穴病指的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再次为亩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15g,药后7d与14d对穴病指的防治效果均在65%左右,亩用5%井冈霉素AS 300g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38%与47.59%,亩用10%丙硫多菌灵WP 50g的分别为39.93%与51.41%。
表1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药剂
|
亩用量(g)
|
用药后7d
|
用药后14d
|
病穴率
|
穴病指
|
病穴率
|
穴病指
|
10%丙硫多菌灵WP
|
30
|
19.30
|
fG
|
19.78
|
fF
|
37.5
|
eE
|
35.61
|
gE
|
50
|
34.21
|
eG
|
39.93
|
eE
|
47.09
|
deDE
|
51.41
|
efDE
|
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
15
|
71.60
|
cDE
|
81.59
|
cBC
|
63.28
|
cCD
|
80.73
|
bcBC
|
20
|
89.05
|
bBC
|
94.04
|
abA
|
89.86
|
abAB
|
89.58
|
abAB
|
10%嘧菌酯微囊SC
|
40
|
90.87
|
bBC
|
95.43
|
abA
|
87.37
|
abAB
|
92.02
|
aAB
|
60
|
95.03
|
aAB
|
94.23
|
abA
|
89.75
|
aAB
|
93.45
|
aA
|
80
|
96.50
|
aA
|
97.62
|
aA
|
95.83
|
aA
|
96.85
|
aA
|
24%噻呋酰胺SC
|
20
|
84.42
|
bCD
|
91.25
|
bAB
|
78.80
|
bBC
|
89.64
|
abAB
|
12.5%氟环唑SC
|
45
|
61.05
|
cbEF
|
78.94
|
cBC
|
58.36
|
cdDE
|
73.92
|
cdC
|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
15
|
61.11
|
cbEF
|
68.88
|
cdCD
|
61.78
|
cdCD
|
63.56
|
deCD
|
5%井冈霉素AS
|
300
|
52.61
|
dF
|
57.38
|
dDE
|
50.86
|
cdeDE
|
47.59
|
fgDE
|
CK病情
|
|
67.50
|
|
24.50
|
|
92.50
|
|
38.00
|
|
4小结与讨论
(1)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纹枯病,以10%嘧菌酯微囊SC和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相对最好,在田间发病初期和盛期各用药一次,每次亩用10%嘧菌酯微囊SC 40g或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 20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与亩用日产24%噻呋酰胺SC 20g之间无显著差异。当10%嘧菌酯微囊SC亩用量增加至60~80g时,防病效果随之提高,但与40g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当30%嘧菌酯·噻呋酰胺SC亩用量减少至15g时,防病效果显著下降。
(2)在其它条件均一致的情况下,亩用12.5%氟环唑SC 45g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15g,对病穴率的防治效果均在60%左右,对穴病指的效果在70%左右,分别比亩用5%井冈霉素AS 300g高10个左右百分点;亩用10%丙硫多菌灵WP 30~50g,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相对较低。上述药剂欲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可能需要适当增加用量;对此,仍待进一步试验明确。
口/海安县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