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麦病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显示,现行栽培方式下白粉病已成为盐城市小麦生产上又一常发性病害,一旦气候适宜,将造成病害大流行,导致小麦产量损失。对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适时适量播种小麦
一是缩减直播稻种植面积,扩大机插、抛栽、人工栽播等水稻种植方式的面积,提早水稻收获期,确保小麦适期播种;二是推广小麦机条播技术,控减用种量,播种量以每亩13公斤左右为宜,不超过15公斤,控减基本苗,降低小麦群体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三是搞好“三沟”配套,畦间有纵向排水沟,串通排水沟的有横向导水沟,排水降渍,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营造不利于白粉病发生的环境。
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抗(耐)病品种,大力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引进和推广抗病能力强、优质、经济型的小麦品种。据研究,江苏的扬麦系列对各省的白粉病菌株具有较高的抗性。2015年调查发现,郑麦9023及扬麦20、扬麦22等扬麦系列在盐城地区白粉病发生明显轻于其他品种。
大力推广新型高效药
从防治小麦白粉病实际效果来看,见病后喷药时间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喷药时间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小麦抽穗前喷药的防效远高于抽穗后喷药的防效。早期喷药不仅抑制了前期病株病情继续加重的趋势,而且还阻止了后期健株被侵染的可能。在白粉病重发年份,要用足防治白粉病的药剂用量。阜宁县2014年、2015年开展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40%环丙唑醇悬浮剂20毫升、5%己唑醇悬浮剂80毫升、30%戊唑醇悬浮剂35毫升、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40%腈菌唑悬浮剂15克、400克/升氟硅唑乳油10毫升、12.5%四氟醚唑水乳剂40毫升、25%乙嘧酚悬浮剂80克、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克、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200克,对小麦白粉病均具有较好防效,在小麦白粉病始盛期第一次施药,盛发期(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最终病指防效可达80%以上。注意加快白粉病防治药种的更新换代,并且用不同类型的药交替使用,以延缓白粉病菌抗药性产生,确保防治效果。
科学改进防治对策
近几年小麦病害的防控关注点都在赤霉病上,前几年在白粉病发生不重的情况下,多采取与赤霉病兼治的策略,但对白粉病早发、重发的年份,应坚持“预防为主、抓小治早”的策略,必须单独组织防治,防治时间尽量选择发病初期,决不能等到穗期与赤霉病兼治,以利于压低发生基数、充分发挥药效和减缓病害扩散。可在3月底至4月上旬与防治纹枯病一并进行,间隔7-10天再次用药,药剂可选用对纹枯病和白粉病都有效的唑类杀菌剂及其混配剂,根据两种病的发生情况确定首次用药时间,要用足水量,确保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