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报道的病虫草害抗药性有100多种,其中害虫(螨类)超过37种,病害超过21种,杂草超过43种。抗药性问题成为推动农药升级换代的重要因素。业内预测,微生物农药、新型药剂商机巨大。
据悉,昆虫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靶标不敏感性、穿透率降低、代谢酶活性增强等。通过更换新作用机制的药剂,可使产生抗药性的个体重新对药剂敏感,如2005年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抗药性后改用吡蚜酮等。混合用药则是利用不同药剂对不同位点起作用的原理,产生多位点攻击,减少靶标不敏感对昆虫的保护作用。
针对穿透力降低的抗药性机制,可以通过改善剂型和药液特性来增加药剂的穿透性。如使用具有溶解昆虫体表蜡质层的溶剂来突破昆虫表皮屏障;使用负载体来负载药物粒子穿透内部表层;使用纳米粒子来增加昆虫体内细胞间的穿透等。
此外,使用生物活体农药可以有效避免靶标不敏感性抗药性的出现,活体生物农药包括真菌(白僵菌、绿僵菌等)、细菌(芽孢杆菌、短稳杆菌等)、微孢子虫、病毒等,昆虫很难通过靶标结构变化来适应这些多作用位点的药剂。
在稻飞虱的抗性治理中,推广使用新型药剂,采取轮换用药等策略,如推广使用三氟苯嘧啶与吡蚜酮轮换使用等。针对水稻二化螟,探索通过调整种植时间、种植规划的办法,减少桥梁田,使防治代次整齐;探索早期用药的策略,在害虫初孵期抗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时就将其杀死;探索使用性诱剂进行防治等。
针对小菜蛾、甜菜夜蛾等抗性害虫,推广使用微生物农药(如病毒、短稳杆菌等);探索使用微生物药剂、提高药液渗透性等方法应对抗性蓟马、烟粉虱等。针对果树红蜘蛛等,探索轮换用药、使用渗透助剂、多次使用矿物油等。
不易产生抗性的产品市场地位越发重要。如最近在我国登记的二氯喹啉草酮,杀草谱广、安全性好,可用来防除抗性稗草;最新上市的三氟苯嘧啶对各种稻飞虱都有较好防效,持效期长;新型杀螨剂乙唑螨腈杀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