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中国现有农资生产类企业超3万家,登记农资经营单位45万个,全国有超过240万人以生产经营农资类产品为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及国家环保等政策的不断变化,未来三年,将有超过30%的农资生产经营者被淘汰。
你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
央视财经报道,2017年4月份,山东省临沭县出现化肥企业关停潮。这里的化肥企业大约有100来家,最红火的时候,每家企业门口都有等待取货的经销商和客户,拉货的车队经常要排出几公里远。而近期绝大多数企业都倒闭或停业了,剩下的大约只有40来家。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总裁覃衡德告诉记者,2015年底,整个化肥行业的产能已经过剩90%以上。与此同时,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2017年开始,环保督察持续高压,目前全国范围内环保督查风头不减。与此同时,各地省、市、县多级环保检查全面展开。随着环保风暴的不断进行,化肥、农药等化工类生产企业关停趋势愈演愈烈。以临沭为例,年产值在两千万以下的中小型企业挑战严峻。
农资经营遇到难题,方便面模式不再适合
目前农资行业的经营模式还是以渠道为主。行业发展之初,农资生产厂家纷纷组建营销团队,建立营销渠道。但发展到今天,渠道经营反而成了制约农资行业有序发展的难题。
如今的市场,农资营销照搬快消品模式,并愈演愈烈,农资产品被过度包装、宣传,一时间促销战、明星代言宣传战、买一送一优惠战等活动蜂拥而至,涌入农资行业。这些营销手段,短期内可能会捞一把,但都长久不了。殊不知,这些借鉴来的营销手段已于无形中对厂商及农民造成了伤害。一味模仿导致的后果压缩了厂家的利润,最终也只能无情的把成本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厂商对农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也对企业品牌造成不良影响。
“快消品”,顾名思义,都是一些大众快速消费产品。其特点是使用周期短,使用不存在技术难题,不需要特定的技术指导。并且快消品标准化程度高,消费者多习惯性就近购买,产品所针对的消费者广泛。
而农资产品则不同,首先,农资产品是一种生产资料,属于特定的农业领域,这就要求农资产品在销售时需要专业的讲解。其次,在选购农资产品时,消费者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不能随意购买。作为农资厂家及经销商,不能因为某些营销模式在“快消品”行业卓有成效就一味照搬,刺激销售,农资产品是生产资料,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注重实效层面的宣传引导。
农资展会火爆正是传统渠道崩塌预兆
河南农资批发商老李谈起参加农资展会时指出,前两年做的几个品牌利润在下降,现在想找几个新的利润高的产品。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利润的产品就没有生存空间,而农资类展会,正是因为迎合了这一需求而火爆起来。仅2017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就有11场大型农资产品交易交流会,更不要提其他地方性展会了。老李的想法是多数农资人参加农资展会的心声。
目前,农资渠道大体分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三个层级,原先的经营结构比较稳定,一个批发商只做一种品牌或产品,一个零售商也只对接一家批发商。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层级之间的关系越发复杂,一个经销商可以同时代理几个甚至十几个品牌,一个零售商年年换品牌。而看似火爆的农资展会,正是为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更换品牌提供了机会,也更加剧了农资渠道的竞争态势。
换个角度,是一片蓝色天空
某农资企业的老总对农资行业的激烈竞争理解深刻,他表示,近年来农资越来越难干,现在的农资行业好像一个泥潭,大家深陷其中,寸步难行。这一切的结果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做成了“卖”农资的,就是这个“身份”让农资行业越行越难。当前,做农资的都有这样的想法,卖农资的天生与农户对立,这导致了农户对农资人有种天然的戒心,这种戒心不除,矛盾无法化解。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农资生产资料的本质属性,发现农民种植增产增收的本质需求,把自己变成服务者,帮助老百姓增产增收,帮助老百姓省心省时,帮助老百姓解决种植难题。这时候你会发现,农户对我们的态度变了,农资销售的赊销问题、信任问题、增长问题全部迎刃而解。
农资行业的未来必定是服务为王,没有满足种植者本质需求的营销方式,必定走不长远。在此希望大家都能转变思维方式,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稳步发展,持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