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卖种子、农药,还是卖肥料,面对农民销售宣传、跟踪服务时,我们无不把增产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引进新的作物品种,产量明显增加,却不知道与其对比的到底是前几年推广的品种,还是已经被淘汰的若干年前的品种。农药还好,用完药,病虫草害得到明显控制,并且不产生药害,就可以算过了农民的评价标准。对于残留那就得看市场检验结果了,往往国内检验都没啥问题,可一旦出口,每年农产品因为农残被退回的事件比比皆是。肥料的好坏,农民的感受比较直观,一般是看用肥后,作物叶片变深绿就是好肥料,卖肥料的多数是拔出作物,让农民观察根系差距(实际上这种对比并不能说明肥料好坏,圈内广泛采用将促进生根的化学物质添加到肥料中),至于最终的测产,也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没有权威机构的认定。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6亿吨,人均占有粮食从1977年的297.7公斤上升到2017年的444公斤,增加49%。未来农业生产应该在稳定现有产量的基础上,改善品质。或者说,未来给农业生产服务的农资产品,对农业种植的贡献不要求增产太多,能实现稳产并改善农产品品质是主要目标。
就好比今年说苹果减产预计达到1,000万吨,所以苹果价格高开高走。农民一看行情不错,囤货惜售,经销商心态反倒比较理智,一来减产未必导致缺货,二来苹果价格涨幅太大,消费欲望下降,转而用其他水果替代。
未来在一些农业投入不足的地区,农资产品的投入将会增加相应的农产品产量。但是在很多地方,农业生产需要的是稳产优质。育种、育苗等企业提供的将会是更优秀、更稳定、抗逆性更好的品种。农药企业提供的将是更合理的用药方案、更优化的用药品种及搭配,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生产出低残留或者无残留的优质农产品。肥料企业还是不要让农民看“你的根系”了,本身活生生拔出作物观察根系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学,还是应该从肥料与农产品品质、肥料与农产品营养等方面下手,潜心做好研究,用事实做好推广。
未来农产品的好坏不是销售企业说了算,也不是农户稀里糊涂觉得好,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卖相、销售价格才是最终的检验标准。目前,我们已经有很多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过剩明显,但优质的产品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农资产品能够通过这一综合检验标准,那时候才真的不会有人讨价还价。
口/郭兆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