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施者。尤其在农忙时节,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农技员们为农民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如今农技人员面临着人才缺乏、青黄不接的现实境遇。
农技推广员在基层不可或缺
内蒙古通辽市希伯花苏木八付犁仗村的潘洪福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他种了一辈子地,现在依然觉得农技人员的帮助不可或缺,特别是从国家号召玉米主产区减少种植面积开始,以种植玉米为主的潘洪福改种了花生,从来没种过花生的他更需要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忙。
“去年种了100多亩地,农技人员来告诉我们要用什么药,应该施什么肥。我种花生的经验不丰富,基本上靠他们提供的信息来种。到了秋季有虫灾以后,上级政府拨下来农药,他们还主动帮忙防虫,帮助挺大的。”潘洪福说。
潘洪福从当地农技人员那里得到了很大帮助,但不是所有庄稼人都能像潘洪福那样幸运。希伯花镇党委副书记闫海宏指出,当前主要问题是,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农业技术人员太少。“乡镇政府干部都是万金油的干部,各行各业都有涉猎,但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一旦发现病虫害或其他灾情,他们能做的只是向上级部门反映,然后邀请专家过来指导。不如给乡镇增加点专业人才,这样,技术人才能及时指导,”闫海宏说。
各地农技推广员普遍不够用
农技推广人员匮乏,是当前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国基层农技人员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农户更加需要及时的技术指导。
闫海宏认为,第一是人员少;第二是他们专业知识达不到要求,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有效且正确的指导。希伯花镇农科站,编制才几个人,而全镇需要指导的面积是500多平方公里,他们根本忙不过来。
闫海宏指出,农技人员不够,他们也曾向上级部门反映过。不过,通辽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卢景会告诉记者,全市都面临农技人员不够用的问题。“现在不仅是乡镇,旗县都感觉到人才匮乏,一个旗县能干活的就两三个人,今年预计虫灾比往年要重,市里出资搞了统防统治项目,但是干活的人不够用。”卢景会说。
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一份基于全国10个省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农技推广站中,五年内都未能新招聘大学生或社会其他人员的比例分别为58.6%和67.2%,招收了10名及以上农技推广人员的单位仅占8%与7.2%。
农技推广员工资低、流失率高
中国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技推广员年人均总收入28457元。无论是与城市里拥有国家编制人员的工资相比,还是与同地区教师工资水平相比,他们的工资待遇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所以,通辽即便招聘到了大学生,流失率也很高。“这帮大学生素质都挺高的,有的人干着干着就考走了,两千多块钱的工资,谁能干一辈子呢?但是就这两千多块钱对财政来说负担也不小。”卢景会说。
目前,通辽市农技推广人员缺编比例不低,采取的办法是返聘退休人员。卢景会担心,这些返聘的人如果哪天干不动了。农技推广工作就真要后继无人了。“现在有编制没有人,因为进人需要财政开支。农技推广后继无人,市一级就断档了。植保站里马上退休的占一半,十多年都没进新人了。”
(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