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中、小温室棚菜的生产是在环境密闭的情况下进行的,浇水后空气湿度容易增大,从而导致多种病害发生,因此,必须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浇水时间要适当。大棚蔬菜浇水的时间要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由于此时水温与地温比较接近,浇水后蔬菜的根部受刺激较小,同时地温恢复快,有足够的时间排除大棚内的湿气。若午后浇水,会导致地温骤变,影响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要避免清晨和傍晚浇水,也不宜在雨雪天进行,以防引起蔬菜冻害。由阴转晴时,浇水量由小变大,间隔期由长变短;由晴转阴时,浇水量由大变小,间隔期由短变长。
掌握灌水量和灌水次数。浇水次数不宜过多,因蔬菜种类和生育期不同,应掌握适宜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特别在严冬时,当棚内气温和地温都比较低时,灌水量要小,间隔时间要长,切忌大水漫灌,以防止低温高湿导致棚内蔬菜沤根。在幼苗定植时,要灌缓苗水。在低温季节蔬菜发棵期,要适量控制浇水。果类菜在第一批果实开始膨大时,要逐渐增加灌水量,结果盛期始终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园内土壤含水量不能低于20%。浇水量必须要与作物耗水量、土壤蒸发量及作物根系能忍耐的程度相一致,既不能灌水过量,也不能缺水。
注意控制浇水的温度。棚室蔬菜灌水宜用地下井水直接灌溉。灌溉的水温最好不低于2~3℃,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库水和池塘中的冰冷水灌溉。冬季蔬菜定植宜用20~30℃的温水灌溉。在棚室蔬菜浇水的当天,同时也要尽快恢复大棚内地温和室温,为尽快让地温恢复一般要封闭温室以迅速提高室内温度。待地温上升后,结合及时通风排湿,使棚内空气湿度降低到适宜的范围,以利于植株健壮生长。
不同部位灌水量有差别。大棚各部位的温差较大时,灌水量也有所不同。如大棚南端及靠近加温的火炉烟道等热源的地方,土壤水分的蒸发量要大些;大棚东西侧及北部温度较低,日照时间短,灌水量要适当少些。在灌水方法上,微灌可以有效地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有效的光热资源;微灌还能有效地控制水量,减少土壤深层渗漏和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采用垄间地膜暗灌,一般采用宽窄行起垄盖地膜栽培法,宽行距80厘米,窄行距50厘米,垄高10~15厘米,每垄栽一行苗。将相邻的两垄用一幅地膜盖上,在宽行间同时覆地膜或覆盖干燥的稻草、麦秸等。采用这种暗灌的方法,可提高地温5℃左右,降低棚内空气湿度10%左右,减轻病害发生30%以上。
加强灌后管理。灌水当天,为尽快使地温恢复,一般要封闭温室以迅速提高棚内温度。苗期浇水后为增温保墒,应进行多次中耕,当苗子长大后中耕易伤根,一般不要中耕。浇水后的头两天容易导致棚内湿度加大,应注意合理通风降湿,防止诱发病害。通风一般要求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
口/曹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