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黄螨又称黄茶螨、茶嫩叶螨、茶半跗线螨、侧多食跗线螨,俗称阔体螨、白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为世界性害螨。可危害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菜豆、豇豆、黄瓜、丝瓜、苦瓜、萝卜、芹菜、落葵、茼蒿等蔬菜作物。大棚茄子、辣椒、番茄等受害最重。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且常使受害蔬菜果实表皮粗糙或开裂,严重降低果实品质。由于其虫体小,加上为害特点颇似红蜘蛛、蓟马及生理性病害,故常未引起重视。
为害特点
茶黄螨以成虫及幼虫的刺针吸食蔬菜的幼嫩部位,如幼叶、幼果等,造成为害。
叶片受害:成螨和幼螨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刺吸汁液,致使嫩叶受害时皱缩、纵卷、变小,叶片增厚、僵硬、易碎,叶脉扭曲。叶片正面绿色,背面多呈黄白色至黄褐色,粗糙、发亮,具油渍状光泽或油浸状,叶片畸形窄小,皱缩或扭曲畸形,叶片从叶缘变褐,叶缘向下或向下卷曲,重症植株常被误诊为病毒病。
嫩茎受害:表皮木质化,呈黄褐色,僵硬直立,或扭曲成轮枝状。茎部和叶柄表皮木质化失去光泽。节间缩短。
生长点受害:不发新叶,萎缩,形成秃顶,变为黄褐色,植株矮小。
花蕾、幼果受害:逐渐萎缩,不能开花、结果,严重时可导致落花、落蕾。
果实受害:果柄、萼片及果皮表面木质化,变为黄褐色,生长受到抑制,果实受害后变小、僵化、变硬,丧失光泽成锈壁果,后期致使果实开裂。茄子果实受害后果面形成典型木栓化网纹,肉质发硬,膨大后表皮龟裂,种子外露,呈开花馒头状。
与病毒病症状的区别
都具趋嫩性。茶黄螨喜欢在植株的幼嫩部位取食,受害症状在顶部的生长点显现,中下部没症状;
病毒病除在顶部为害外,有时全株表现症状为:受害叶片都变硬、变脆、增厚。但茶黄螨为害时叶片背面呈油质光泽、粗糙状,而病毒病无此特点。
茶黄螨多在叶片背面为害,导致叶缘向下卷曲,而病毒病受害病叶叶缘多向上卷曲。受害果实都变小、变硬、弯曲。茶黄螨的受害果实表面木栓化,而病毒病的受害果实表面有坏死斑点等。另外,二者都可造成植株矮小丛生、落花落果和顶部干枯形成秃尖等症状。
除以上症状外,还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阳光下的嫩叶背面是否有0.1毫米大小的虫子移动,因为生理性病害也引起落花、落果。但病毒病在干旱条件下发生,除了小叶外,多数病毒病在叶上会表现黄绿相间的斑驳;生理性病害一般与高温干旱有关,如缺素症、日灼。而在高温高湿的季节中就要注意茶黄螨。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搞好冬季防治工作。铲除田间和棚内杂草,早春特别要注意拔除茄科蔬菜田的龙葵、三叶草等杂草,以免越冬虫源转入蔬菜为害。蔬菜采收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毁,不留残存于枝条上的螨虫过冬。
轮作。调整种植结构,将嗜食寄主与非嗜食寄主轮作,切断食物链。如百合科与茄果类和瓜类轮作,十字花科与茄果类和瓜类轮作,对茶黄螨种群均有抑制作用。
控制温湿度。利用茶黄螨生长发育对温湿度的要求,结合田间管理,进行大温差防治。将白天棚温升高至34~35℃,控制2-3小时,夜间降低温度至11~12℃,加强通风,降低棚室湿度。
培育无虫(螨)壮苗。育苗期若有茶黄螨发生,在移栽前全面施药防治2次。不能从已发生茶黄螨的地区引进秧苗。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壮秧,适当增加通风透光量,防止徒长、疫长,有效降低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从生态上打破茶黄螨发生的气候规律,减轻为害程度。选择光照条件好、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高畦宽窄行栽培。施用腐熟有机肥,追施氮、磷、钾速效肥,控制浇水量,雨后加强排水、浅锄。及时整枝、合理疏密。合理施肥,盛花盛果前不过量施氮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
2.生物或矿物制剂防治
尼氏钝绥螨、德氏钝绥螨、具瘤长须螨、冲蝇钝绥螨、畸螨对茶黄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蜘蛛、捕食性蓟马、小花蝽、蚂蚁等天敌也对茶黄螨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还可选用生物制剂如0.3%印楝素乳油800~1000倍液、2.5%羊金花生物碱水剂500倍液、99%机油(矿物油)乳剂200~300倍液、1%苦参碱2号可溶性液剂12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
3.化学药剂防治
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强,应注意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各作物第一次用药时间:青椒为5月底或6月初,晚春早夏茄子为6月底或7月初,夏播茄子为7月底或8月,或在初花期打第一交药,以后每隔10天一次,连续防治3次,可控制为害。
可选用20%双甲脒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10%阿维·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3%阿维·联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5%浏阳霉素乳油15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000倍液、15%唑虫酰胺乳油600~1000倍液、1%甲维盐乳油3000~5000倍液、100克/升虫螨腈悬浮剂800~1000倍液、24%螺螨酯悬浮剂4000~6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2000倍液、20%哒螨灵乳油1500倍液、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因螨类害虫怕光,故常在叶背取食,喷药应注意多喷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和嫩果上。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混加增效剂或洗衣粉等,并采用淋洗式喷药。
保护地可用10%哒螨灵烟剂400~600克/亩,熏烟。
何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