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负债累累,到发现草莓种植商机;从一帆风顺,到风险重重;从销售受阻,到开辟独特的销售渠道……
本期,种植达人将讲述一个种植草莓的新农人——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廷东。
马廷东,来自辽宁东港市。曾经的他,让父亲、母亲、弟弟一起打工替他还债。而为了还债,他自己也是蹬三轮车、捡垃圾、卖对联,最多同时打四五份工。有一天,马廷东突然对妻子说:“你马上就可以当阔太太了。”正如马廷东所料,发财的机会真的来了,可这个过程却是有些曲折。
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辽宁省东港市是我国主要的草莓产区之一。2008年4月,第六届“中国丹东·东港草莓文化节”,草莓种植状元马廷东与六位水果种植大户发起创立“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70万元人民币,马廷东当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靠种植草莓,马廷东赢得了人们的尊重,2013年一年的销售额有2800多万元。而谈及他的过去,却有一件不愿跟人谈起的伤心事,他曾让全家人都打工替他还债。
1999年,马廷东到北京去打工。有一天,他到市场上转悠,发现北京的板栗比丹东的便宜,一斤能便宜七毛钱。如果拉上一车15吨的板栗回家倒卖,最少能赚1万元钱,他急匆匆地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家里东借西借凑了5万元钱作为本钱,马廷东拉了一车板栗运到家。回北京后,马廷东左等右等,等了一年,也等不到家里赚钱的消息。春节回家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原来,拉回来的板栗质量不好,回到家就发霉了,没赚钱还把借来的5万元钱全赔了。家里本来就靠几亩稻田来维持生计,这5万元钱把全家人都压得喘不过气。
马廷东的父亲马丹义:“那时候一年挣两三千块钱,五万元钱对我们来说真是天文数字,虽然胆子大了点儿,他心还是好的,他想快点挣钱。”
家人没有告诉马廷东,选择了默默承担,全家人都暗地里打工来替马廷东还债。这让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感到颜面全无。马廷东:“真是没法能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那种心情,对家庭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就感觉是一种罪过,当时就想的是一定要把这个钱挣上还上。”
2000年,马廷东辞去北京的工作,他要自己还债。
马廷东:“当时确实是难,挣了一块钱都感觉特别幸福,现在蹬板车已经找不回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除了蹬板车外,马廷东还摆地摊、卖水果、收垃圾、烧锅炉,凡是他能想到的活都干,攒钱攒了两年多,才还上了欠款。
2002年,马廷东刚还清欠款就语出惊人。他对妻子张晓琴说:“老婆,你就要做阔太太了,你就等着做富婆吧。”妻子不知道马廷东葫芦里卖什么药。接下来,马廷东瞒着家里租下了45亩地。
马廷东的父亲马丹义:“背着我包了地,钱都交了,你反对不了,只能干了。”
但是,马廷东的草莓种出了名堂,在当地,已经有一千多户农户跟马廷东种草莓赚了钱。渐渐的,当地的草莓在市场上打响了品牌,顾客经常排队来购买。
辽宁省沈阳市市民:“每次都排队,有的时候就早上买,买完了送回家再去上班,要不然就没有了。”
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秘书长、吉林省草莓协会会长李怀宝:“在全国草莓界能把草莓产业链做得这么好,做得这么大,屈指可数。”
致富路一波三折:机遇与风险
2002年,当地建起了一家草莓加工厂,收购农户的草莓,加工后卖到欧美,一亩地草莓就能卖到1万多元钱,当时很多农户靠种植草莓发了家。
马廷东看到了商机,于是也开始种草莓。果然,刚开始种的那两年,马廷东一年能赚十几万。有了钱,马廷东就扩大草莓种植的规模。到了2007年,马廷东已经有了600多亩草莓地。
马廷东:“一百亩地能挣三十万元的话,一千亩地的话是不是可以挣三百万元,我想三年我就会成为千万富翁,就感觉美好的未来就在向我招手。”马廷东感觉自己搭上了财富快车,他正春风得意,可一场危机却悄然逼近。
当地种植的草莓主要出口欧美,可2007年欧美市场的草莓大幅度增收,东港市种草莓的农户却多了,国际价格下跌,再加上产地草莓集中上市。原本能卖3元钱一斤的草莓连3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很多农户的草莓都烂在了地里。
辽宁省东港市某草莓加工厂总经理张宣平:“当时国内销售的数量很小,国外市场的价格这么一跌,整个草莓市场都受到了影响。”
辽宁省东港市十字街镇草莓种植户于传东:“当时形容不了那心情,就像天塌了一样。”经过那两年打击,当地一半以上的农户都不种草莓了。
而马廷东损失更重。从2007年到2008年的两年时间,马廷东赔了160万,多年辛苦却回到原点,还欠下了50多万元外债,马廷东把自己关在家里几个月都不想出门。可纠结了几个月的马廷东又扬言,他有办法靠草莓重新赢得财富。
草莓属于小浆果,不能长时间留放,否则会损失更大。而且市场波动大,也是困扰很多草莓经销商的难题。当时马廷东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草莓的路被堵死后,就带着弟弟从零开始开拓国内市场。马廷东四处寻找销售渠道,可是大型超市进店门槛高,开专卖店成本太大,马廷东似乎找不到一个好销路了,“当时对自己产生很多质疑,还有没有能力去做,下一步该怎么发展。”
2010年,事情有了转机,仅用一年时间,从负债50万元,实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2010年1月,马廷东在沈阳考察的时候,发现有个专门销售蔬菜、水果的社区连锁超市,生意很火,经常有顾客排队购买水果和蔬菜。这家连锁超市都建在居民区附近,遍布东三省,光沈阳就有几十家。马廷东觉得,跟这样的超市合作,能实现农超对接,而且不像进入大型超市那样门槛高,便于打响品牌、保证利润。于是,马廷东联系到了这家连锁超市的老板高沛杰。
高沛杰:“他不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的,而是先把草莓这个品牌当作一个事业去做起来的,那我就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为了共同打响草莓的品牌,马廷东和高沛杰想到一个办法,头3个月不赚钱,按进货价来销售草莓,赔本赚吆喝。于是仅用3个月,就让草莓在当地市场闯出名头,靠过硬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草莓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回头客,市场供不应求,每天晚上五六点就会销售一空。
马廷东:“我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只要消费者能吃到我的东西,我就肯定能把这个东西做起来。”
因为畅销,马廷东160亩地的草莓连那家连锁超市的一半都供应不上。于是,马廷东成立了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要带领村民一起种草莓,没想到,这又给他带来了新麻烦。
为了方便收购,马廷东在东港市划分了30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设一个负责人,来收购农户的草莓,一周结算一次草莓钱,现在村民都很愿意跟着马廷东来种草莓。可刚开始,马廷东从村民那里收草莓时却很费劲。上千家农户种植的草莓质量不齐,达不到要求的马廷东就不会收购,这经常让农户怨声连连。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马廷东找软件公司设计了一套软件系统,合作社给每个种植户都配备了手机,马廷东要求农户每天都把种植环节给拍下来,上传到网上,马廷东通过电脑就可以全面知晓草莓的生产情况,并对农户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从而保证草莓质量。
马廷东:“将传统的种植模式,用科学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进行武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他跟一个普通农民大大不同,你跟他交流几分钟就能感受到,他不是一个普通农民,他是一个典型的新农人。”
从2013年开始,马廷东每年都会举办一届“草莓大会”,给农户搭建交流平台,和农户一起把当地草莓的品质和价格提高。
创业心得
马廷东认为,中国现在进入了资源整合的时代,如果不发展,将会被别人整合。同样的,农业要想发展,农户一定要联合起来,抱团闯市场,创造农民自己的品牌。“就像一艘小船在海里航行会觉得没有多大的力量,随波逐流,而一批舰队在海里航行,那他的战斗力和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现在如果不发展,那么别人将会很快超越你。
“要想赚钱就要快人一步,要想在传统的行业里赚更多的钱,就需要在很多环节上进行创新,当然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资料来源: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