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当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绿色、健康都成为了品质生活的代名词。于是,广大的城市居民将目光瞄准了旅游、休闲这一块,寻找“既能吃,又能玩,还能享受绿色生活”的去处。
在繁华的上海市,就有这么一处地方,宁静、清凉,飘逸着葡萄的馨香,吸引着游客前来采摘游玩,在品尝优质美味葡萄的同时,还能享受葡萄架下亲手采摘的乐趣。
本期的主人公就是从事葡萄种植二十余年的专家——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卢玉金理事长,他将与我们分享在葡萄种植方面的经验总结,以期为更多的葡萄种植户提供借鉴经验。
抓住机遇
——缘起设施葡萄
1992年,卢玉金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葡萄种植,正是因为对葡萄种植的浓厚兴趣和不懈研究,他一步步从技术员做到了青浦上海金堤葡萄园艺场有限公司场长。
由于南方雨水多,葡萄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频发,导致果子成熟后商品价值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80年代末相关的院校、农业机构、科研单位等开始研究设施大棚种植葡萄,上海地区开展的设施葡萄项目是南方地区,甚至国内,开始最早、面积最大的项目,当时约有380亩钢架大棚设施葡萄。
“当时正好国家有个大项目在上海开展,政府投资约4.6亿,其中有一项就是开展设施葡萄建设。”卢玉金抓住这次的机会,正式开始接触设施葡萄。“90年代后期,国内特别是南方,大棚葡萄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但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卢玉金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设施葡萄之路。
炎炎夏日,施洒甘泉
——摸索中成长
2001年,卢玉金从青浦来到金山区吕巷镇开始了他的葡萄创业之路。随着城市的发展,葡萄种植逐渐向城市周边扩展,卢玉金和上海农科院合作,在金山地区开始“施泉”品牌的创建。卢玉金在四年的设施葡萄种植的经验基础之上,淘汰掉不适合大棚种植的品种,引进适合上海市的品种。
葡萄品种的选择是葡萄园发展的基础。“当时大棚内种植的欧亚品种比较多,像意大利、红地球、玫瑰香、黑玫瑰等,这些品种在北方地区长势正常,但在南方特别是在大棚种植后,长势过旺,出现花少、产量低、裂果等问题。怎么办呢?当时也没有好的借鉴经验,只能自己去摸索,于是就想出间伐的方法,即隔一行挖掉一行,隔一棵挖掉一棵,去除75%,留25%的量,然后通过修剪,放长枝条,每根枝上留20个以上的芽,缓和葡萄的长势,这样才慢慢将产量提高上来。”据卢总介绍,一开始葡萄园大约有十五个品种,而当时卖的比较好的是藤稔,产量稳定,栽培也较为容易。
优质的品种引进是葡萄园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施泉葡萄园从全国范围内引进顶尖的品种,然后进行试验栽培,包括产品的适应性、病虫害发生情况、栽培技术、管理技术等调整种植,将该品种培育成适合南方种植的品种,然后逐渐推广种植。2010年,卢玉金引进辽宁的优质早熟葡萄——醉金香,提前15天采摘上市;引进日本的优质早熟葡萄——夏黑,提前20天采摘上市;同时又引进日本的阳光玫瑰和白罗莎等优质晚熟葡萄品种,9月中旬开始采收,一直到12月上旬才收完,拉长了葡萄的供应时间;2013年,卢玉金引进南京农大的无籽并有香味的葡萄——早茉莉;2014年,引进日本的早熟优质葡萄——黑巴拉多,可在7月初采收……
卢玉金告诉记者:“当时上海地区设施葡萄少,早熟品种更少,所以葡萄的销路很好,效益很高,再往后新的品种不断更新上市,像夏黑,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改良栽培技术,改善口感,因为成熟期早、抗病性好、丰产好,因此销量也高,现在在苏南是主打产品。”近年来,施泉先后引进选育了近20个葡萄品种,大的如乒乓球,小的如珍珠,有红、紫、绿、黄各种颜色的葡萄,葡萄供应期由50天延长至180天。在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中,合作社与上海农科院、浙江农科院、金华农科院、南京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经过嫁接、试种和淘汰,培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产量稳定、抗逆性强、口感好的优良品种。目前葡萄园大约有500亩左右,主要栽培有巨峰、阳光玫瑰、藤稔、红地球、金手指、矢富罗莎、醉金香、夏黑等多个国内外优良鲜食葡萄品种。
设施葡萄在当时技术还未成熟,尚在起步阶段,很多技术、管理等都没有前例可循,需要一点一点摸索,很多经验都是在失败、损失当中积累出来的。
“露天种植葡萄会觉得非常简单,但一到大棚里看似很小的改变,但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大棚里的葡萄在封闭的环境里,发芽比露天种植的早,如果出现倒春寒,葡萄新梢长出的芽就会被冻死。露地葡萄因为是自然生长,这种现象从未碰到过。有一年大棚盖早了,出现倒春寒,60%的新梢都冻死了,损失非常严重。当时大家都觉得大棚会保温,应该不会冻死,实际上在倒春寒的时候,大棚晚上的温度会比外面更冷,主要是冷辐射一直进到大棚里,大棚里温度降下来,而风又进不去,热风循环不到大棚里。所以很多时候出现倒春寒,我都会从晚上观察到天亮,观察温度变化,研究防冻的时间和原因。”谈及施泉葡萄园的发展历程,卢玉金不由苦笑,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才能积累到更多的经验。当然,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成功必备的因素。
“有一年的冻害发生特别严重,刚开始不知道怎样防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推荐都是烟熏法,但实践证明在大棚里熏烟法并不适合南方,主要因为北方比较干燥,风小,而南方潮湿,风比较大,因此很多东西照搬照抄书本还是不行的。”据卢玉金介绍,现在设施葡萄防治冻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喷水,可以在大棚里面洒水,也可以在大棚顶部洒水,水凝结成冰,覆盖在膜上,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冷空气的入侵;二是在大棚里烧水,散发水蒸气,防寒保暖;三是覆盖两层膜,一般零下五度内都可以保温,目前使用比较多;四是大棚之间连接起来,空间大,热量不易流失,保温性就比较好。
卢玉金在设施葡萄上的探索之路充满坎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终于形成一套比较成熟、规范的管理技术方案,也成长为葡萄种植行业内的行家。
“1+2+3”
——循势而变,与时俱进
当前,农业领域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少,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怎样改变中老年是农业主力军的状况?怎样让从事农业变成一项体面的工作?是目前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单纯的农业将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此,卢玉金也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1+2+3”的管理模式,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农业要工业化、企业化的管理,还要跟旅游观光等服务业结合起来,这样农业才能长久的创造效益。
现今葡萄园发展主要存在劳动强度大、不具休闲性质等特点,在管理、研发等技术层面相对薄弱,果园的综合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观光葡萄园的提出,是葡萄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机会。
观光葡萄园的理念是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型果园。节水栽培技术能大大提高水分的利用率;节肥技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营养排放,减少植被破坏和改善土壤结构,对环境保护和葡萄园的管理、发展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其次,需要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业休闲化、机械化,使葡萄园的种植更加简单、方便,更便于管理。
施泉葡萄园是比较规范的葡萄园,栽培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比较规范,病虫害发生情况整体较轻,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约仅有其他葡萄园用药量的20%。卢玉金总结多年的栽培经验,“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葡萄的生长环境,如减少葡萄的留枝数量,降低产量,从而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以前期预防为主,对葡萄生长也比较安全。”
施泉葡萄园使用的肥料主要是有机肥料,且只有长势比较弱的品种使用化肥,大部分品种是不使用的。施泉的理念是生产优质葡萄,因此葡萄的产量低,需肥量就会降低,树势整体比较健康,留枝量减少,病害发生也少。通过土壤改良,如增施有机肥、冬天翻地等措施,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等,在低产量的情况下,一般浇水就能满足葡萄生长的需肥量。
施泉的葡萄以低产量、高价格的模式在销售,相比较于露地葡萄,不仅保证了葡萄的质量安全,还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一般的露地葡萄大约有4000~5000斤的亩产量,这样的产量下,枝条留的非常密集,大约15公分左右的间距,留枝量非常大,一亩地大约有3000~4000个左右,长势密集,透风透光条件差,从而需要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才能保证产量,靠土壤本身或有机肥不能满足葡萄生长的肥水需求量,因此这类葡萄一般从萌芽期开始施肥,整个生长期大约施用复合肥200斤左右。而施泉的葡萄留枝量大约在2000左右,通风透光条件好,保证葡萄生长的环境。因此,种植过程中要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适当减少留枝数量、降低产量,保证充足的光照条件是关键。
为此,卢玉金也提出了观光葡萄园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选择恰当的建园地址。葡萄种植需要在地势相对高一点的地方,不能低洼、不能灌水,土壤条件相对要好。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的市场,以及交通的便捷化,这样,才有游客到葡萄园采摘,体验农耕文化;
其次,观光葡萄园需要标准化的管理技术。园内的公共服务设施需要设计到位,如停车场、厕所、道路等,给游客营造一个干净、整齐、方便的环境,道路等设施的便捷也方便机械化的操作。同时,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第三,观光葡萄园的建设需要选择恰当的品种。建园初期需要对周边市场做市场调查,摸清受众喜爱的品种,还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其抗病性强、口感合适,种植比较容易的品种;
第四,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从果园的设计,投入品的使用,到员工安全管理的观念等,都需要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创造更高的效益;
第五,相关认证完全。例如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
第六,重视品牌宣传。品牌是伴随企业成长的,品牌就是产品的代言,需要从一开始就重视,而宣传更是保证品牌活跃性的保障。施泉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消费者,形成比较扎实的顾客基础,顾客的回头率是一个品牌宣传的最好证明。
“品质+品牌”是施泉葡萄园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通过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葡萄的品质,施泉品牌得到过上海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认证,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下,让市场对这个品牌的安全性放心。
(本刊编辑部 徐丽丽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