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投入品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有机蔬菜要求对投入品实施严格的准入备案许可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农资批发业务的批发商或者配送中心实行数量控制,确保源头可控,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采购管理
国家认监会对有机蔬菜投入品的检查,一是有机生产或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GB/T19630.1附录A、附录B及GB/T19630.2附录A、附录B列出的物质;二是对未列入GB/T19630.1附录A、附录B及GB/T19630.2附录A、附录B的投入品,国家认监委可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公布有机生产、加工投入品临时补充列表。因此,有机蔬菜生产企业要依据以上二点,结合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农药使用现状以及防治实践,制定允许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名录,核定合格供方,供采购人员从中选择采购,并定期对农业投入品供方进行评定,对合格供方实施动态管理。完善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在基地显著位置设置公告栏,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信息。农业投入品采购过程中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执行定点、定牌采购和成分分析确认,并按照国家及国际标准进行质量审查审核。
蔬菜种类繁多,生产中发生的病虫害多种多样,因而用于蔬菜生产的农药种类也较多。市售农药产品使用的名称有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和注册商标名称,因而“一药多名”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农药产品标签标注内容不规范,在标签上将商品名标注十分醒目,而将通用名印得很小,难以辨认产品名称和特性,这样的农药标识是不符合农药管理条例的,可以视同假药处理,最好不要购进。
有些农药包装上虽标识有“三证”,但不一定是真的,有的临时登记证早已过期,有的是假证,有的是套证,这些需要从网上查询才能辨别真假,如到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登记证号、到中国农药工业网查询生产批准证号、到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检验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网站查询许可证号、到工标网上查询国家和行业标准号、到农药生产厂家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查询企业产品标准号等等,要把网上查询的信息与标签上的信息(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还可通过不同的查询方式查得使用说明、生产厂家、对应的三证、登记应用的作物等情况)一一对照,如不符或查询不到,可视为假冒伪劣产品,最好不要购进。这方面需要农药采购人员具有一定的农药知识,并能上网查询,实行凡进药剂专人必查制度,并在采购单上签名。
对于产品使用范围与本地作物不相符的农药,如某种农药登记的使用范围为水稻、小麦,由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上的用药与蔬菜有较大的不同,不同作物的同名病虫害并不适用相同的药剂,因此,这类与登记作物不符的农药产品最好不要购进,否则极易发生对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差或药害等事件。
农药采购要实行采购单制度,即由生产部门根据常年蔬菜病虫危害规律填报采购的药品名称和数量,信息查询人对所购产品样本进行查询初审,农药主管负责人签字同意,方可进行采购,并安排生产资料采购部进行采购,农药采购人员要到具有合法经营执照的农药商店采购所需的农药,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安全。
2.建有专用的农业投入品库
种子、肥料、农药的保管不同于一般物品保管,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农业合作社应建有专用的农业投入品库。不要在同一库里把农药与肥料、种子等混存保管。
库房门窗牢固,库内设有农业投入品存放架。如液体瓶装药品应放在货架下层,纸箱包装的粉状、颗粒药品放在上层。做到过目见数、检点方便、成行成列、文明整齐。注意防水、防潮。那种随地放置在仓库地上的做法是不妥的。
存放的农业投入品应分门别类码放,不同的存放区要有醒目的标识。库房无人时需上锁,钥匙由库房保管员保管,不得随意转手他人。库房要有严格保卫制度,禁止非本库人员擅自入库。库房严禁烟火和明火作业,库房管理员要懂得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必要的防火知识。
3.制定农业投入品库管理制度并做好出入库的详细登记
农业投入品库应设有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常识,熟悉经常使用的种子、肥料、农药。
建立库房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条文要上墙明示。
物资入库保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资名称、数量是否一致,按投入品交接记录本上的要求进行交接签字。严禁使用的投入品不得入库。入库采购单上应有合作社(企业)主管农业投入品购进的领导、查询初审人员、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的签字。
出库要有领用单。领用单要填明投入品名称、规格、领用数量、用途、主管领导和领用人员签字。领用单手续不全者,不得领用投入品。发货时要做到“一盘底、二核对、三发药、四减数”的原则。发货时保管员必须与领用人在库房指定位置办理手续,当面点交清楚,防止差错出门,所有发货凭证,库管员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此外,保管员要做好农业投入品出入库的详细登记(见表1)。
农业投入品使用后的剩余必须及时退回仓库,并办理相应的手续。使用后的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箱子应集中回收,统一处理,以防止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有条件的可采用二维码技术对各种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入库、仓储、出库进行电子化、信息化、档案化管理。
(口/王迪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