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
一、斑枯病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老叶先发病,从外向里。病斑初为淡褐色油浸状的小斑点,边缘明显,以后发展为不规则斑,颜色由浅黄变为灰白色,边缘深红褐色,且聚生很多小黑粒,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的晕环。叶柄、茎部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间散生黑色小点,严重时叶枯茎烂。
发病规律:芹菜斑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病残体上越冬遇适宜温、湿度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风或雨水飞溅将孢子传到芹菜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气孔或穿透表皮侵入,在适宜条件下潜育期8天左右,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冷凉和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湿度为95%以上适宜发生;在连阴天,气温波动频繁或日间燥热,夜间结露,温度过高或过低,植株生势弱;灌水较多,通风排湿不及时常可导致病害的迅速扩大和蔓延。
防治措施:1、施足腐熟有机底肥,注意增施硼肥,追肥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重视叶面喷施硼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壮株,增强植株抗性。
2、清洁田园,及时去除病残体,选择无病地、无病株上采种,实行2-3年轮作;种子温汤消毒,即用48~50℃温水浸泡30分钟,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
3、降温排湿:保护地栽培要选择合适的播期,及时间苗改善株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降温排湿,白天将温度控制在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温灌。
二、叶斑病
发病症状:芹菜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淡褐色,病斑会合连片,可导致病叶干枯死亡。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椭圆形或长条形,褐色,稍凹陷,发生严重时引起倒伏,高温高湿时,病斑表面可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发病规律:该病发病适温为22~30℃,相对湿度85%以上。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5℃,萌发适温28℃。高温多雨、低洼地带易发病,但在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较弱发病严重。芹菜叶斑病在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为害茎、叶。7至9月为病害流行高峰期。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1)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温水中不断搅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浸种25分钟后立即投入凉水中散热。(2)药剂浸种。可用碧护浸种2-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晾干直接播种。
2、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脚叶,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集中消毁深埋,结合深翻土地,减少侵染来源。同时实行2年以上轮作,可大大减少病源数量。
3、培育壮苗:苗房(床)与生产地隔离。育苗前彻底清除病残体并进行土壤消毒。播种选在阴天或傍晚进行,避开高温,播种前先浇足底水,然后用细土填平低洼处,防止出苗不齐或植株弱小,要培育出无病的壮苗。
4、合理施肥:芹菜根系较浅,前茬收获后,每亩撒施颗粒棚、颗粒锌200~400g,并结合深翻土地,整平作畦,为植株生长提供较良好的条件,增强芹菜的抗病性。
5、田间管理:芹菜定植缓苗后肥水齐攻促进植株生长。冬春季生产棚内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时间长,易发病,要注意保温防寒,减小昼夜温差,防止结露,夏、秋季高温多雨,注意排水,要小水浇灌,防止畦内积水。保护地要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6、喷药防治:可用1.0%蛇床子素水剂600倍、0.5%大黄素甲醚500倍喷雾防治。
三、菌核病
1、发病症状:芹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叶柄、叶片。一般多从茎基部开始,被害后,受害部位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潮湿时,呈软腐状,表面产生浓密的白霉,后来渐渐形成鼠粪状的黑色菌核。叶片被害,开始产生水渍状暗褐色污斑,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白霉,并迅速扩展到叶柄和茎部发病,后造成全株腐烂,同时产生白霉和黑色的菌核。
症状识别:一是病斑呈水渍状浅褐色或暗褐色;二是病斑表面长有白色的霉;三是产生有鼠类状的黑色菌核。
2、发病规律:病原菌芹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的真菌侵染所致。菌核呈鼠粪形状,外表褐色,内部为白色,呈球形或近球形,平滑。菌核萌发后长出子囊盘,子囊盘出土后呈喇叭状,盘内有呈棍棒形的子囊,囊内含有呈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单胞,排列一行。侵染循环病菌以菌核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菌核萌发,出土后形成子囊盘,盘内产生子囊,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侵染芹菜发病后,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接触传播,进行再侵染。
菌核病在比较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发生,适温为5~20℃,最适温度是15℃左右,菌核在50℃时5分钟即死亡。相对湿度达8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栽培条件连作地发病严重,与黄瓜、番茄连作的地块发病也重,因为同属一个菌源。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下雨多或浇水多、种植过密或保护地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重。管理差、不除草、不深耕、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弱,或不清洁田园的地,发病也重。
3、防治措施:保护地内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结合防治芹菜其它病害,利用生态防治,在芹菜生长期间,注意放风排湿,夜间温度下降闭棚时,不要闭的太快,减少芹菜叶面结露。浇水后闭棚升温,当温度达32~33℃时,维持2小时,再放风,能有效的降低大棚(温室)空间湿度。另外,注意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此外可以增施磷钾肥、用0.5%大黄素甲醚500倍进行喷雾。
四、灰霉病
1、发病症状:多从积水的心叶、叶片的边缘,或植株下部受损伤叶柄及枯黄的外叶开始侵染。病部呈水渍状坏死、腐烂、以后在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层,随病害发展染病枝叶萎蔫死亡。
2、发病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露珠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3、防治措施:可以用0.5%大黄素甲醚500倍、0.7%香芹酚水剂600倍进行喷雾。
虫害
1、甜菜夜蛾(青虫):可用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
2、蚜虫、白粉虱:可用6%鱼藤酮500倍液+矿物油200倍进行防治。
3、美洲斑潜蝇:可用0.6%苦参碱500倍+99%矿物油200倍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