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沐祥研究员,现任镇江市农科院生态农业工程中心和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草莓科研和植保农药研究开发工作。他还曾任镇江农科院下属企业江苏省绿盾植保农药实验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镇江农科所植保研究室副主任,丘陵农业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丘陵农业资源研究开发部草莓研究课题组组长等职务。此外,他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江苏省昆虫学会会员、江苏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特聘专家。2011年他因植保科研与农药开发成绩突出,被江苏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职称。
诸多头衔的光环之下,吉沐祥主任又是怎样一个人?又有着怎样的成功经历?让我们跟随小编,去认识、了解这位倾注多年心血在草莓及果树植保的专家。
专注科研,硕果累累
吉沐祥研究员在镇江农科院工作多年来,先后10多次年终考核优秀,曾获所长特别奖,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镇江市农业综合开发先进个人、镇江市科技骨干、镇江市先进科技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主持承担和参加的国家、省、院和市级科研课题有20多项;主持开发农药新产品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获科研成果与开发奖9项,主持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3个。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杂志共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其中获优秀论文奖8篇;编写了3部专业论著。特别是他为主的团队完成的成果《大棚草莓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集成研究》,获2014年镇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共同建设了省内外大棚草莓优质高效生产基地16个,建立科技服务点25个。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03年句容获得了“中国草莓之乡”的称号和江苏省标准化示范基地;还主要技术负责建立了溧水傅家边、盱眙三河、东海黄川、溧阳天目湖等草莓基地或草莓科技园区,草莓新品种和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等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近百万亩次,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致富广大农民,为深受农民欢迎的草莓和果树植保专家。
“毒草莓”事件影响恶劣,忧心草莓产业发展
2015年4月26日,央视财经频道在一档求证类节目中,公布了对北京市随机购买的8份草莓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样品都检出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前者检出值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后者在我国不允许使用于草莓种植中,属b-2类致癌物。消息一出,有关草莓含致癌农残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香甜可口的草莓鲜果一下子变成了“毒果”,让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恐慌,甚至“敬而远之”。尽管事件发生后,政府对不同生产地区、不同销售地点的175个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均未检测出乙草胺,但是这场“草莓的劫难”对草莓种植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吉沐祥研究员说:“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毒草莓事件在谣言的散播下对草莓生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喜欢下乡和农户接触,自‘毒草莓’事件后,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买草莓,致使很多农户的草莓被烂在地里,这给农户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令人十分痛心。”
吉沐祥研究员认为,随着消费者对鲜食果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和有机果品十分受推崇,避免农药残留污染、提高果实安全品质已成为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草莓食用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应引起我们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吉主任如是说:“发展绿色草莓产业是解决当前‘毒草莓’事件带来负面影响的首要出路!”
发展绿色食品草莓,需要积极研究和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规范生产过程与行为,不但为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果品的需求,对人们的健康负责,而且对保证草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莓农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不畏艰辛多方实验,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由于草莓长期连作大棚,再植病害严重,枯(黄)萎病等危害死苗造成损失很大,常有拆棚现象和耕翻补种其他作物。化学防治虽然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但是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以及鲜果安全、对环境的污染使得这种防治手段难以满足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利用水旱轮作、拮抗土壤微生物、VAM真菌等防治草莓病害的生物防治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研究,但由于与土著微生物的竞争作用,生物防治的效果不太稳定。吉沐祥主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和建立了集生物专用菌剂或菌肥施肥技术、物理消毒技术和草莓苗期诱抗免疫技术于一体的“草莓连作障碍生物解除集成技术”。
吉沐祥研究员说:“该体系不但能克服草莓枯萎病等连作病害,而且能通过草莓苗自身获得性免疫诱导技术,使草莓苗增强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同时通过有益菌的施用,改善土壤内微生物区土壤生物类群与根际微环境系来消除草莓连作障碍。该技术体系将对优质安全高效草莓的持续生产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吉沐祥研究员认为,草莓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连作病害的问题,因此解决草莓连作障需要从多种综合因素考虑,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与指导防治。加上大多数生物制剂不够稳定,受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土壤环境复杂,使用技术更严格,如生物菌肥或菌剂灌根或基施,能否在土壤中有足够丰富有机营养和适宜水份,保证定殖与繁殖,这与防效关系很大,决定了预防效果好坏。而农户往往把生物菌剂当作化学药剂使用,重治轻防,往往效果较差,对生物产品的应用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熟化技术在农户中扩大应用与推广。
专注研发新技术新制剂,广受莓农欢迎
(1)2011年研制出全国首个草莓生物防治专利制剂
2011年,镇江农科所经过6年的攻关,研制出全国首个用于草莓生产全程生物防治的专利制剂——SB177菌剂,他本人共同参与开发了jx-13、dj-6等生防菌,并通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新的系列生防菌的研发成功,打通了草莓、葡萄等果树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治集成技术中的植保技术瓶颈,有效解决了制约草莓产业发展的连作障碍和果树病害生防产品稀缺的问题。
(2)2011年,发现米糠发酵可用于草莓土壤无害化处理
米糠是农户家中最常见的下脚料,2011年,镇江农科所工作人员利用米糠等有机质发酵产生的高温,人为创造厌氧环境对草莓连作田进行土壤无害化处理(即米糠高温还原消毒法),收到良好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无公害、不破坏土壤结构、培肥土壤、能有效杀灭病原菌等优点,与传统的物理或化学土壤处理方法相比,属纯有机肥生产,不使用一粒化肥。草莓田经过土壤无害化处理后,病原菌种类少、数量少,病虫害较轻,结合使用生物农药,没有任何化学农药残留。种植出的草莓果大、色艳、品质高,口感优良,好吃又安全。
(3)2015年首创草莓促生防病新技术
据了解,吉沐祥研究员所在的镇江农科院通过省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和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研究,在草莓诱抗促生防病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该研究从国内外引进30多种诱抗防病材料,合理配组,筛选出多个诱抗促生防病的新组合,能有效克服草莓的枯萎病、根腐病、炭疽病等多种连作病害,综合防效达95%左右,而且能促进草莓生长发育,使其提早开花结果5-7天,使大棚草莓亩效益增加20%~30%。草莓诱抗促生防病研究在国内尚属首创,近年来快速示范应用,在江苏句容、溧水、盱眙、东海等草莓基地应用后反响较好,受到莓农欢迎,应用前景广阔。
总结研究成果,为农户亮起导航明灯!
吉沐祥研究员根据目前江苏省设施草莓生产实际,结合草莓连作障碍生物解除集成技术项目研究与示范,并总结生产上多年经验,先后主持制定了省、市地方标准《大棚草莓促成栽培技术规程》、《设施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设施草莓连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和《鲜食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等。此外,吉沐祥研究员还总结制定出适于生产应用的《大棚草莓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模式表》(包括育苗田和采果田)和《红颊草莓无病育苗技术体系与示范户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草莓绿色安全生产模式。
吉沐祥研究员总结多年研究经验,主编出版了《草莓标准化生产实用新技术疑难解答》和共同编著《草莓栽培技术图说》两本专著,其中《草莓标准化生产实用新技术疑难解答(编著)》论文在镇江市2011年优秀科技论文(专著)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两本数详细解说了草莓栽培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术,为农户在草莓栽培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杂症提供了详细解答和方法,吉沐祥研究员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成书,为农户的种植过程中亮起了导航的明灯!
“发展绿色食品果品是我的毕生追求!”吉沐祥主任这样告诉我们。他从业二十几年来,兢兢业业,专注科研,从未有一刻松懈和放弃对草莓等果树绿色生产的研究。为了不再有“毒草莓”这种事件的发生,草莓连作障碍生物解除集成技术需要我们的关注,绿色果品生产需要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加倍努力,随着绿色果品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推广,无毒绿色的优质鲜果将不再是梦!
(本刊编辑部 赵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