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年12月15~16日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栽培制度、水稻品种、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重于常年,发生面积15.7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10.8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4.9亿亩次。发生特点:一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重发区域广,二化螟集中为害现象突出;二是稻瘟病、稻曲病流行风险高;三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呈回升态势,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基腐病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一、发生趋势1.1 虫害稻飞虱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程度将明显重于近3年,发生面积4.3亿亩次,其中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江淮稻区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2亿亩次,黔东、湘西、江南和长江中下游湖库、沿江稻区大发生,西南大部稻区中等发生。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8亿亩次,其中二化螟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和西南北部稻区偏重发生;三化螟在华南、西南北部稻区中等发生。稻瘿蚊在华南部分稻区、大螟在长江中下游部分稻区呈回升态势。
1.2 病害稻纹枯病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2.7亿亩,其中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大发生,西南北部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稻瘟病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程度重于2015年,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其中华南、西南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东北等部分稻区偏重流行,感病品种有大流行的风险。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中、晚稻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700万亩。水稻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800万亩,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呈回升态势,局部地区存在偏重流行风险。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性病害在部分稻区发生范围扩大,水稻恶苗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2.1 多数病虫具备偏重以上发生基数二化螟冬前越冬虫源面积和基数偏高,全国虫源面积比2014年增加10.8%,华南南部、江南、长江中游、东北大部稻区亩活虫数为2,500~5,000头,其中江西、黑龙江亩活虫数同比增加34.8%、65.9%,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两迁”害虫2015年秋季回迁虫量比常年高8%,越南虫源地同我国虫源地一样,受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影响,有利于来年“两迁”害虫的虫源积累。随着秸秆禁烧、自然还田等措施的大面积实施,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等菌源基数不断积累,田间菌源量大,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菌源基础。
2.2 耕作制度对病虫发生有利南方稻区单、双季稻混栽,以粗秆大穗、优质高产型品种为主,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且栽插期、生育期不整齐,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病虫辗转为害。同时,主栽品种抗病性参差不齐,部分地区感稻瘟病品种比例仍然较高,如四川、重庆、黑龙江局部达50%~60%;加之品种跨区域种植和同一品种多年连续种植,导致品种抗性退化和丧失现象时有发生,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目前生产上抗稻曲病品种仍较为缺乏,加之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等稻区粳稻种植区域南移、扩大,利于稻曲病发生流行。
2.3 厄尔尼诺气候事件总体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5年冬季,全国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南北多中部少的趋势,温湿条件适合华南稻区“两迁”害虫、水稻主产区螟虫、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的越冬;2016年春季华南早稻区温度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夏季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偏多,有利于“两迁”害虫迁入、繁殖以及螟虫、稻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另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和预测,我国目前正经历历史第二强厄尔尼诺事件,且将持续至2016年春季。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强发生的当年和次年是病虫灾害高发年。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导致南方稻区冬春气温偏高,来年汛期提前、降水偏多、时空分布不均。这样的气候条件一是有利于害虫越冬,增加来年发生基数;二是可能导致“两迁”害虫迁入期提前,迁入量增加,局部出现集中降落为害;三是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易感期与阴雨天气相遇几率加大,导致为害加重。(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