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围绕草甘膦除草剂的讨论又一次变得沸沸扬扬,将这一最平常不过的农用制剂再一次推到聚光灯下。为还原一个真实的草甘膦,我们从人体健康、环境保护以及经济价值等方面,与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位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草甘膦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原药,已经有4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由孟山都公司于1974年首次进行商业化推广,诞生了“农达”品牌,为现代农业生产力满足大众需求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在全球农业生产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农药,草甘膦帮助农民控制种类广泛的田间杂草的数量,为提高现代农业生产力,满足大众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这点尤其重要——让如此众多且逐年增长的人口都有饭吃,是多么紧迫的挑战。
草甘膦特性
草甘膦通过限制植物中一种特异性酶(EPSP Synthase)的活动,抑制杂草生长。由于这种酶在植物中分布广泛,且对于植物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是必须的,因此通过使用草甘膦,农民可以控制大部分田间中的杂草。另一方面,由于人与动物体内不存在这种酶也没有相应的氨基酸合成途径,所以草甘膦只会作用于植物。也就是说只要遵守使用规定,草甘膦不会对人与其它动物的健康带来任何不合理的风险。
草甘膦的灵活性使得它成为了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通过使用这种广谱除草剂,农民不但可以在相同大小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而且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杂草防控降低除草剂喷洒次数,成本,以及燃油消耗。同时,草甘膦除草剂还对环境保护做出杰出贡献。由于可以依靠除草剂,农民不再通过耕地进行除草作业,这种免耕模式更好地保护土壤的健康和完整性,并减少耕地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草甘膦发展情况
现代农业生产无法离开除草剂等一系列农药的帮助。无论是传统农业,有机农业,或是生物技术农业,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农药以提高产量,保证世界人口能够有足够的食物供给。除草剂能够有效地清除田间杂草,保证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会突破95亿,在如此之大的人口压力下,通过现代科技提升粮食产量是尤为重要的。因此,一部分人幻想的“乌托邦”式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根本无法在现实社会中推广的,对中国及全球的粮食供应安全也是毫无意义的。我们需要在明确除草剂等农药的必要性的前提下,具体考虑草甘膦这一种除草剂的影响。
在应用过程中,草甘膦始终受到相关机构,例如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美国农业部(USDA)、欧盟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众多机构的全面审查。众多健康、安全、环境机构以及工业和学术界对草甘膦实施全面细致的研究,因此在讨论草甘膦的各种特征时需认真对待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机构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