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出苗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会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异常苗,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争取使麦苗由弱转壮,实现壮苗越冬。
1.整地粗放造成的黄弱苗。因是秸秆还田和旋耕质量不高,多由于旋耕深度不够,秸秆量过多,将表层土壤架空造成黄苗死苗。此类苗表现生长缓慢或停止,根部发育不良,管理上应及时镇压并浇水,浇水后要浅中耕提温促生长。
2.土壤干旱造成的黄弱苗。多发生在底墒不足或跑墒透风的麦田,分蘖发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管理上应结合浇水亩施尿素7~8公斤。
3.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水渍苗。由于土壤阴湿低温,造成幼苗根系发育不良,苗小、苗色发红。此类苗管理上及时开沟排水,并使用少量氮肥促苗早发,能中耕后及时中耕松土,提温促苗生长。
4.播种过深造成的瘦弱苗。此类苗叶片细长或迟迟不出,分蘖慢或缺位,应采用中耕和镇压提温措施,促苗快长,也可用竹筢扒去表土,使分蘖节变浅,从而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5.播种过晚造成的弱苗。近几年立冬节仍有播种的独根苗,以及霜降后播种的晚播苗,此类苗应该以增温保墒为中心,采取中耕松土等措施,尽量利用冬前积温促苗生长。
6.盐碱度较高造成的瘦弱苗。此类苗由于受盐碱危害,麦苗瘦弱,根少、叶细窄、分蘖少,管理上能早灌深层水压盐碱的,灌后及时中耕松土提温,不能灌水的也要及时中耕,一切以增温促长为中心,争取冬前多分蘖、多长叶,形成壮苗。
7.底肥不足或施肥不均衡造成的弱苗。此类苗缺氮时形成叶窄、色淡的黄色苗;缺磷时形成根少、叶尖发紫的小老苗;缺钾时形成褐色苗;缺锌时形成的黄白苗;缺硼时形成叶片畸形的紫色苗。对于缺乏大量元素的应该及时加水浇施,对于缺乏微量元素的及时喷施叶面肥。
8.施肥过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和秸秆腐熟时争夺氮素造成的肥烧苗。此类苗表现为植株先期正常,后期逐渐发黄以至死亡,管理上及时浇水,并于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提温促进幼苗生长。
9.播量过大造成立针苗、疙瘩苗、黄弱苗。此类苗植株黄瘦、细弱,营养不良,相互争光、争肥、争水。管理上针对立针苗、疙瘩苗应先疏苗,针对播种质量差的应做好镇压,再结合浇水施少量速效氮磷肥,以弥补土壤养分过度消耗,促进麦苗由弱转壮。
10.播种质量差造成的露籽苗。容易发生冻害,易倒伏,后期易青枯,使用除草剂时也易产生药害,防治的办法是及早盖土。
11.播种过早或肥水过量造成的旺长苗。这是近几年常出现的一种异常苗。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冬前土壤肥力消耗大,不利于高产。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镇压、控旺并适量喷施多效唑,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尽量少施或不施苗肥,少施腊肥,适当迟施拔节孕穗肥。
12.病虫造成的弱苗。伤害小麦幼苗的害虫有地下害虫、红蜘蛛、蚜虫,特别是红蜘蛛比较隐蔽,为害部位在地表的根茎处,注意观察,发现后及时喷洒阿维菌素等杀螨剂。小麦苗期病害一般较少发生,但在土壤湿度大和土壤板结时,容易发生纹枯病、根腐病等,造成烂叶、根腐、猝倒,发生后及时中耕散墒、破除板结,同时喷洒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