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除草是目前稻田草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化学除草劳动强度小、除草及时、工效高、效果显著、成本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较高。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劳动力缺乏普遍存在,土地的流转集中度越来越高和水稻规模化种植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田大户对农资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目前稻田除草剂的生产企业不少,品种也繁多,然而市面上出售的除草剂都只是国家相关规定规范了标签和说明书,农户所需要的实际应用技术和相关用药指导相对较少或几乎没有。由于目前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管理相对粗放,除草关键因素掌握不到位,施药技术不科学,有时达不到除草效果造成草荒影响田块减产,甚至产生药害导致绝收。
因此,稻田化学除草必须坚持科学合理,植保专家组通过3年以及约50万亩(次)的田间观察、探索、总结了稻田化学除草常见问题及解决之道,供广大种植户参考、交流。
一、混配不合理
(1)技术理由:田间杂草的发生不会是单一的,通常情况下是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混生物,这样就减少了农户选择除草剂的余地。因为能兼除三类杂草的除草剂品种是相当有限的。田间草相复杂,几种草同时发生,种植大户“草急乱投医”、胡乱打药。例如有些种植大户任意把几种除草剂混在一起喷,每种农药的用量和浓度也不作必要的调整,称之为“三合一”、“四合一”,结果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药害或药效不佳。
(2)产生后果:药剂之间产生相互抵消作用(专业说话叫拮抗),影响药效。
(3)解决之道:除草剂的混用不仅能扩大除草剂的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而且还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成本和劳动强度,甚至达到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育期杂草的危害。但必须科学混配,混配之前询问专业人士。混用原则是各有效成分应不发生化学反应,否则会造成减效甚至。混用后乳化性、分散性、润湿性、悬浮性等物理性状应不消失、不衰减,最好还能有所加强。
植保专家组调查、总结、归纳几种稻田不能混用的除草剂如下: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不宜与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否则会降低对稗草、马唐的除草效果或使稻叶变脆易折断。
二、搅拌不均匀
(1)技术理由:农药使用浓度太大容易引起药害,这一点农户都比较清楚,一般不太可能发生。但有一种情况常常容易被忽视。在喷雾过程中由于药剂发生沉淀,使得喷出来的药液一部分浓度高而一部分浓度低,浓度高的药液就有可能引起药害。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可湿性粉剂上,特别是悬浮率低的药剂,在喷撒过程中常会发生药剂沉积到喷雾器底部。而喷雾器内的药液排出管是直通到喷雾器底部的。所以,往往是先喷出的药液浓度较高而后喷出的药液浓度越来越稀。出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种植大户,而散户很少出现。植保专家组在田间调查发现种植大户因规模原因使用大桶配药,一次配几亩,甚至几十亩的药,然后再分到喷雾器中打药。这样极容易在配药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药液分散不均匀的情况,特别是混配中使用了粉剂产品,尽管我们用肉眼看似乎是搅拌匀了,但实际上并没有。
(2)产生后果:田间常出现喷幅开始一半药害,伤苗或死苗,喷洒后半个喷幅药量不足造成草荒。
(3)解决之道:农药的制剂质量好,在喷雾进行过程中就不致发生明显的沉淀,所以种植大户在购药的时候不要贪图便宜(尽可能避免使用粉剂),有些产品散户使用效果好,但并不见得种植大户使用会效果好。如必须使用大桶配药时,要每隔5-10分钟搅拌几次,特别是每次分到喷雾器之前,应当充分搅匀。在喷雾时经常晃动喷雾器也可以减缓沉淀的速度(这个恐怕做不到)。另外,使用担架式喷雾器(一般尽可能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器喷施除草剂,飞机更不行)时,施药药桶应当有专人随时搅拌。对了,再介绍一个产品中航菲防牌飞防专用溶助剂,能有效解决大桶配药时药液沉淀,飞防专用的,不过只有大包装。
三、无意加大量
(1)技术理由:农药使用浓度太大特别是除草剂容易引起药害,这一点农户都比较清楚,一般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在种植大户中,却经常出现。很重要一方面原因是种植大户大桶配药,一次配几亩甚至几十亩的药,特别又是几种药一起配,放多放少的现象经常出现。还有一种情况是搅拌不均匀导致无意中加大了用药浓度。当然也有一些种植大户,看到田间草龄比较大,刻意加大用药浓度。
(2)产生后果:产生药害。通常加大一点浓度影响不太大,如双草醚浓度大了一点,会引起叶片发黄(也有局部发白)现象,但通常会在7-10天左右恢复,严重的会引起畸形,扭曲。需要注意的是精恶唑禾草灵(这个不要随便用,相当危险!)尽管防控千金效果非常理想,但使用浓度一旦过大,轻则影响水稻发育(矮化),重则死苗。
(3)解决之道:大桶配药一定要搅拌均匀,同时注意防范配多了的情况出现。加大用量时要询问专业人员,比如植保专家组。出现问题后及时补救,通常除草剂加大了用量,引起的叶片发白、发黄都属于正常现象,处理得当不会影响产量(植保专家组还发现只要是幼穗分化前使用,还有增产作用。恩,这个不一定啊!)。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一般分为6级,即0级对作物无影响;1~2级药害轻,一般不影响产量;3级药害中等,对作物损害影响产量、尚可恢复;4级药害严重,严重影响产量;5~6级药害极重,作物死亡绝产。如要加大使用量(浓度)时,最好先做一下试验,同时与药害解毒剂配合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药害的产生。解救一般指4级以下的解救。在国际上通用的是除草剂解毒剂或除草剂解害剂,如:富力库牌药害解除助剂。
四、雨露未干打
(1)技术理由:雨露的影响一方面是水分的作用,会增加药剂的溶解量(水溶性强的药剂喷雾后容易在叶片上形成药剂的浓缩斑块,遇露水就在局部形成高浓度溶液,发生药害的危险性就大)。但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雨水往往溶解了大气中的一些物质,特别是酸性物质。如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氧化氮、盐酸气等,使雨水带有一定的酸性。有时雷雨的雨水中也含有雷击中形成的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这种带酸性的雨水会增加药剂的溶解能力,或使某些在酸性条件易产生药害物质的农药产生药害。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使用粉剂时有露水可能会效果好一些。但植保专家组在田间发现粉剂在有露水的地方很容易聚 集过多。从而容易发生药害。粉剂在作物上的沉淀并不需要有露水的粘着;相反,在没有露水时粉剂更容易沉积分布均匀。
(2)产生后果:稻田露水或雨水未干打药极容产生药害,特别是使用粉剂产品,如双草醚可湿性粉剂。
雨露未干时打药,打药在前,人走的后面会碰落药液,使药液掉落在水稻心叶,这就不用多说了,高浓度药液直接作用于水稻心叶,可以想象一下后果。还有一些农户(种植大户可能少见),担心药液被碰落了,回头又重喷一下,这在使用除草剂时,无疑是对作物雪上加霜。专家组经常会在田间发现一条条,非常明显的人走过的痕迹。不是水稻长得明显比旁边矮,就是水稻心叶受损,甚至死亡(通常是1-2根主穗死亡)。
(3)解决之道:避免雨露未干时使用除草剂。种植大户们不要学周扒皮,没有必要没有天亮就叫工人起来打药(当然是指除草剂)。另外,如果所用的农药有内吸或内渗作用,喷雾后吸收较快,则药害的危险性就不大。这个我们专家组推荐一个产品,内吸促进剂(菲跃)由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内吸促进剂+抗光解剂+净化剂混合而成。通过田间应用观察,菲跃能促进药液通过叶片气孔快速渗透和吸收,叶片表皮与外表面相连,药液通过气孔进入叶内的亚气孔腔,故能提高除草剂的预防药害能力。
五、打药反复喷
(1)技术理由:出面反复喷雾或重喷的情况有3种,一种是农户对草比较密的地方,刻意多扫几下;另一种是每次返回地头加药或转弯时不关闭送液开关,不注意导致多次重复喷洒地头;还有一种是结合线找不准,无意导致重喷或漏喷。重喷易造成局部施药浓度过大(注意重喷一次实际上就是加大了一倍的用药量),而发生局部药害。多次重喷就如同给头发喷发胶一样,喷1次,发胶很均匀附着在头发上,喷2-3下,就有可能滴水下来。使用除草剂都采用细雾,喷1次,药液体均匀附着在叶片上,不会下滴。但如果多次喷,药液就会成水珠状,直接滴到水稻心叶,直接作用于水稻芯,从而导致死芯。
(2)产生后果:田间表现为地头,结合线以及杂草比较茂盛的地方药害严重,1-2根主穗死亡。
(3)解决之道:浓度大了没有事,重复喷了必死芯。使用除草剂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避免重喷,重喷的严重后果是死芯、死苗,且无法挽救。农户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回到地头加药或转弯时关闭送液开关,结合线要看准,如不确定时,适当提高喷药高度。
六、排水不彻底
(1)技术理由:使用除草剂后,及时回水排干稻田中的水有两个方面作用,第一个作用是预防和避免药害;第二个作用是是让杂草全部露出水面,充分接触药液,从而达到较好除草效果。
(2)产生后果:排水不彻底的直接后果就是低洼的地方可能产生药害或者除草效果不好。特别是直播田出草时间长(通常直播田会有2-3个出草高峰,第一次是播种后5-7天,土表杂草种子大量萌发。第二次是播后10-15天,杂草进入萌发高峰期,这一次也是化学除草的重点时期。第三次是播种后20-40天,残留在土壤深层的杂草萌发,如果此时水稻长势较好,杂草生长将处于弱势,不会对水稻构成危害。)但是如果第二次杂草萌发期除草不彻底,特别是千金危害较重的田块,草龄大小不一,大龄草可浮面,小龄草甚至刚萌芽。这就会导致小龄草没有接触到药液,造成除草失败,产生杂草二次危害的后果。
植保专家组经常会遇到种田大户使用除草剂出现团块药害或除草效果不好。通常种植大户都会讲,我就是按厂家的要求做的,排干了水!而实际上,由于田面不平,低洼的地方还有大量积水。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区,很少有农户或雇用的工人打药之前下田查看。
(3)解决之道:排水不彻底很大程度是由于田面没有整平,特别是种植大户采用旋耕机整田,很容易出现田面不平的情况。植保专家组建议种植大户整田之前尽可能保障田面平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打药前2-3天排水,晒1天左右。
七、回水不及时
(1)技术理由:使用化学除草时要及时回水,这一方面是预防水稻产生药害。水稻、稗草、千金都是禾本科植物,亲缘关系近。我们在化除过程中,实际上它们都接受了除草剂,杂草死亡而水稻不死的原因是我们利用了水稻和杂草的生理特性不同,水稻可以自己分解这类除草剂(如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要求及时回水是因为水稻在有水的时候活力更强一点,解药能力好一点。如移栽和抛秧,使用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单子叶(水稻、稗草、千金)植物靠芽尖生长点吸收药剂而起作用,所以利用水稻与杂草高度不一样,保水淹住单子叶杂草心叶,起到杀草作用;而水稻心叶在水面以上,则相对安全。倘若遇大雨或灌水过深则同样也会对水稻也有杀灭作用。
另一个方面要求24小时回水是保障除草剂药效,晒田是促进水稻根系(干长根,有氧长根)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这个手段也是利于杂草根系发育的。使用除草剂后如果回水不及时,田间缺水,会造成杂草根系快速发育,从而会让杂草有可能扛过除草剂,直接导致除草失败。防控稻田千金时,如果使用氰氟草酯后及时回水,氰氟草酯杀死了千金的茎叶,根系淹在水中不能快速发育,千金就能掌握在可控制范围。因此,在除草剂使用后再回水对于杂草来说无疑雪上加霜!更能提高杀草的效果。
(2)产生后果:植保专家组在田间调查发现,在水稻三叶一心后使用40%双草醚悬浮剂(商品名:千度)9-12克/亩(根据草龄可适当加大剂量,但最高不要超过12克/亩)防控稗草、游草时,24小时后回水,10天后观察稗草、游草死亡率可达90%以上,对水稻几乎没有影响和伤害。而未回水或回水较晚的田块水稻则会出现叶片发黄现象,特别是未回水的田块,水稻几乎都会出现轻微或严重的药害,但通常会在7-10天左右恢复。
防治千金时,如果不及时回水会导致千金大量繁殖。原因是通常情况下,5叶前千金和稗草一样,不同的是千金属于一年生根茎繁殖杂草,氰氟草酯尽管是内吸性除草剂,但是其中主要功能还是作用于茎叶,该除草剂对高龄千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防止草荒,但不能完全杀死。也就是说氰氟草酯只能杀灭千金的茎叶,并不能对根造成伤害(与量也有一定关系),如果使用氰氟草酯量不够或者回水不及时,会导致根系迅速度发育,而且千金6叶期以后开始匍匐生长,茎节落地生根,并开始分枝,很快呈丛生状。专家组在田间发现,使用15%氰氟草酯水乳剂(商品名:稻万金)100毫升/15公斤水的种植户,药后24小时及时回水(水层3-5厘米),并保水5-7天。效果特别突出,后期基本无千金为害。而氰氟草酯使用量不够或者回水不及时的田块,千金的根系特别发达,这给后期千金大量、迅速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保障。我们经常见到种植户说用了氰氟草酯后千金越长越多(施药前一株,施药后一丛,而且迁藤为害)就是这个原因。
(3)解决之道:回水不及时几乎是比较少出现,水源条件好的区域,种植户都会及时回水。这里植保专家组提醒的是施药24小时后进行回水,回水的深度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而定,通常为3-5厘米,水稻长势较好的地方,保(关)水不好的田块,可适当回深一点,但必须以不淹没水稻心叶为准。同时注意若是水稻分蘖期回水的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并且保(关)水时间不宜超过7天,以免影响水稻分蘖发蔸。播种量大的直播田如不考虑分蘖发蔸可适当回水深一点。
八、保水不到位
(1)技术理由:保水的作用很简单,就是达到以水控草的目的。利用水层(通常3-5厘米,不宜过深或过浅)起到封闭杂草二次萌发的效果。合理保水能促进水稻壮苗早发,达到以水控草,促苗抑草,提高除草剂的效果。保水5-7天后,结合追肥,水稻已占据了田块空间,杂草萌发后,也很难造成危害。
(2)产生后果:植保专家组田间调查发现长期断水的田块极易造成草荒。而合理进行保水能有效提高化学除草效果40-60%。特别是千金为害重的田块,保水不到位,必定会出现第二次草害。即打药后7-10天,田间观察效果特别好,草死得比较干净。而大约15天后,千金像疯了一样长,施药前一株,施药后一丛,而且迁藤为害。
(3)解决之道:保(关)水不到位的情况,植保专家组经常见到。很多时候农药生产企业或经销商都会交待种植户要回水,但回多深一般很少交待,保(关)水多久更是没有提及。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你这氟氟草酯效果不好啊?回水没有?按你说的回了啊!
保(关)水要求是5-7天,播种量大的直播田如不考虑分蘖发蔸可适当回水深一点,时间也可以长一点。植保专家组发现有不少沙地(通常说的漏田)是保(关)水不住,有些田块能保(关)3-4天,有的只能保(关)1-2天,有的甚至上午回水,下午水就没有了。这样的情况必须提醒种植大户注意,这样的田块需要再次回水或多次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