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发事达(南通)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惠明
原药的生产是化学过程,制剂的加工生产是物理过程。但这个物理过程的实现往往比化学过程需要更经验、高超的技术,同样的原药在不同的制剂生产企业加工,其产品质量往往大相径庭。在目前国内原药、制剂企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们专程采访了发事达(南通)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惠明先生,请他谈一谈关于制剂加工企业如何面对当前恶劣的市场环境,如何看待未来市场的变化。
1、如何看待目前农药制剂加工行业进入门槛低的状况?
张惠明:近年来,我国农药制剂加工发展较快,特别是水分散粒剂产能呈几何级增长,行业的高增长。说明制剂加工进入门槛较低。造粒机、烘箱加筛分机三件即可入伙.所以每年都在不断扩大队伍,因此加r产品就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大家为争市场,报低价,但不可忽视的是农药制剂生产的技术性、技巧性是非常强的,很多工艺和经验要靠长期的积累。作为一个优秀的制剂加工企业应该具备完善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比如我们拥有三条500吨/年颗粒剂(WDG、DF)生产线:一条3000吨年乳油(EC)配制及自动灌装线;二条1500吨/年可湿性粉剂(wP、SP)生产线;一条1500吨/年胶悬剂(SC、0F)生产线:一条5000吨/年74.7%草甘膦铵盐颗粒剂专用生产线;并配备二台高效液相色谱仪、激光粒度分布仪等,这些硬件资源加上60多名熟练工人。5名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软、硬件配置才有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合格产品。其次就是把握细节,同样的配方、同样的设备,往往会产出质量完全不一样的产品,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细节,包括技术管理、工程管理、操作经验等等。辟如甲磺隆原药,不同原药企业的生产出来的产品,物理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加工配方也是不同的,如果碰到混料,就会造成品质很大差异,这样的产品对于制剂加工企业是一个挑战。就需要我们把原药全部混均重新制样筛选合理配方,而很多企业拿到一个配方就开始模仿.甚至认为有了配方就等于有了技术,一味的上项目、扩产能,最终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无法控制,品质无法保证。
2、您如何评价国内一些大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产品种类。这种横向的扩张是否是一种好的发展方式?
张惠明:其实大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做制剂加工这个行业需要精细化管理,大企业更适宜做好化合物的合成研发,大企业有可能做好一到两个品种,从而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但是不太可能做全做好很多的品种。比如说现在很多原药企业将生产延伸到制剂的加工,但其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原药上,所以制剂的加工必然被边缘化,技术、人员、管理的投入肯定不如原药生产那样集中,最终结果就是生产的制剂产品无法和专业的制剂加工企业相媲美。另外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原药企业生产制剂加工会忽略成本核算,因为是自己生产原药,所以原药的消耗常常超量,最后的结果是制剂的生产成本比在专业的制剂企业的加工费用还要高,而产品质量有时却还不尽人意。所以说,专业化始终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所谓一句广告词.叫”因为专业,所以信赖!”,我们就是通过专业的管理、专业的细节处理赢得客户的信赖。
3、听说在发事达的加工制剂的成本很高,而客户却很买你们的帐,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惠明:对于客户来说,他们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而我们能够给他们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产品,所以我们接的单子都是高质量要求的制剂生产。制剂加工生产成本中质量控制成本往往被忽视,如原料控制、产前小样试制、中间品成品的检测等;其次是助剂填料的选用,成本差异很大,油贵了菜肯定贵;再有环保和防交叉污染各厂间成本差异更大。举个例子,仅仅是制剂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很多小加工企业就非常忽视。我们是真正能做到无交叉污染的,专门建立了一套管理程序,不同的产品加工后的设备全部会进行拆洗,除草剂不能混,杀虫剂也不能混,杀菌剂也不能混,不管他们是否是同种类或同功效,而这个拆和清洗设备的时间往往比生产的时间还要长,还要麻烦,这往往也是一般企业做不到的。并且,这对于我们以出口为导向的制剂加工企业来说,国外客户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有~个不明成份就有可能遭遇退货,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目前行业整体不好的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另外,这也符合我们走高端路线的一种发展方略,因为我们目前只做制剂加工,和小企业竞争根本没有利润可言,以前加工300吨的效益和现在加工1000吨的经济效益差不多,当然这也是整个农药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
4、那是不是制剂出口的要求和国内市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国外更多使用WDG,而国内很多厂家还是趋向于生产WP?
张惠明:并不是这样,虽然说理论上WDG和WP的生物活性相似,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大量实验表明,绝大部分WDG的生物活性好于WP,主要因为WDG不能粗枝滥造,助剂要好,高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在8-16%,WDG才能崩解分散,而WP可以不讲究,最多3—8%的普通助剂,比如啶虫脒WDG每亩用量只需要1.5—2g,WP用量则需要近3g。农民肯定是希望用质优价廉的产品并不排斥WDG的推广应用,而目前国内由于厂家的低价恶性竞争,即使加工WDG产品的价格已经相当的低,WDG生产成本仍较WP高,生产WDG已经无利可图,另外,企业生产WDG需要重新登记,所以厂家还是趋向于生产和销售WP,毕竟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大多数企业认为控制成本低价竞争是第一位的。
5、那么目前国内WDG的生产水平与国际相比如何?
张惠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国内的WDG产品水平不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有些产品甚至比国外的要更好,比如甲磺隆,国外登记的配方都是10年前的老配方,比较落后,所以部分跨国公司的产品配方并不好,两目前中国的制剂加工技术能力非常强,助剂选用平台也与国外一样,国产WDG的产品在崩解、外观、悬浮率等技术指标上都能达到甚至已经能超过跨国公司。所以说中国是WDG加工强国也不为过。
6、发事达目前绝大部分产品是用于出口,张总有没有打算开拓国内市场?
张惠明:目前我们基本属于准代工企业,而且80%一90%的产品用于直接或间接出口,生存压力非常大;对于国内市场,我们目前正考虑组建营销团队。由于我们的专业制剂加工水平较高。产品定位将走高端路线,通过与众不同的制剂加工技术开发新品来开拓国内市场;辟如10%草甘膦退市两带来的市场空间,我们开发了具有独特生物效能的高品质74.7%草甘膦铵盐水溶性粒剂,通过对国外类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调研可以看出,现在不是产品价格问题,农民不是消费不起,而更注重的是效果,所以高品质和高效产品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的。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制剂技术优势和团队建设,打遣发事达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价值。我们确信未来的市场一定能够让我们大展宏图。
7、目前企业面临怎么样的问题或制约?
张惠明:公司总体上发展较快,但现在由于国内体制上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准产证)的问题,我们加工企业也存在发展的制约,在国外农药制剂企业是非常专业化的,一般与原药合成企业或供应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实际上农药登记证是市场准入证,生产许可证(准产证)是生产资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我们国内农药登记和生产许可证颁发资质相互制约影响。我们加工企业需要花几十万领一个证,以我们目前具备的技术及硬件可以生产五六十个产品,按现行法规想做五六十个产品就需要办五,六十个证,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问题,再说,加工企业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帮原药企业做代工。分工不同,更利于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国外也是普遍现象,所以建议我们的主管部门从社会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出发,完善加工代工的科学管理和法律体系,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另外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农药化工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我们和国内大多数的企业一样面临着人才的招揽困难,有个明显比较现在如皋沿江港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人才的招揽十分困难。原来 我们在苏州贴一个招聘通知,招5个工人.不到半天就能来10个报名:但是在这儿就非常困难,我们不得不在沿江船舶、物流发达的地方进行招聘,但是招来的人才能够真正在这里长期工作下去的却很少。主要原因还是乡镇建设不到位,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基础设施不完善,购物、医疗、孩子上学等一系列生活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现代企业随着环保压力搬迁进沿江沿海园区还面临一个人才招聘和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
8、除了打造销售团队,我们还听说发事达正在研发“胶囊农药”,能否请张总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惠明:首先,“胶囊农药”是我们自创提出的农药制剂新概念,方法是将农药加工成具有水分散性的药芯,灌装于具有良好水溶或水分散性的专用胶囊中。这种新剂型包含两个技术领域,一是适用于灌装农药的胶囊制备技术,要求在水中速溶(小于1分钟),对农药惰性、溶后无絮凝作用等,初步研究表明可以以特殊高分子材料为胶囊基材,通过熔胶制囊获得良好水溶或水分散性的胶囊;二是适用于灌装胶囊的农药加工技术,要求容量定量、对囊材无腐蚀、能快速自动分散等。经过一年的研究,公司依据水分散颗粒剂的技术原理,已经成功解决了药芯的加工技术。当然,目前胶囊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还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这一点还需要更大的突破。
所以说胶囊农药有很多优点,一旦研制成功,将成为农药剂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的技术目前已经取得了发明专利,项目完成后,发事达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胶囊农药生产基地。
(本刊编辑部:孙娟 阚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