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目前我国农药出口量已占到农药生产总量的60%左右,其中农药原药贸易量占世界原药贸易量的50%。出口成为我国农药产业的主要拉动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出口产品主要以原药产品和依靠贴牌生产为主,制剂产品出口比例不足10%,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技术、服务、产品、品牌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较弱,致使我国农药产业收益低,在全球农药产业链中处于低端的位置。从国际趋势看,发达国家为保护自身环境,纷纷将高污染、高环境风险农药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是其主要转移地之一。为了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国内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仅2008年,我国就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标准,限制多种农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还制定了10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国际竞争压力,要求中国农药产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走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绿色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西美信息研究员李文欧:中国现有大宗农药品种基本为传统非专利农药,如草甘膦、代森锰锌、毒死蜱等。大宗农药年产量巨大,约占全年全国农药总产量的80%,但同时普遍面临着生产厂家产能严重过剩、平均开工率低的尴尬局面。以毒死蜱为例,2010年全国毒死蜱开工率仅在34%左右。多数大宗农药产品对于生产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生产工艺路线较为成熟、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原料供应丰富,许多厂家往往对于项目前景盲目乐观,缺乏综合评估。再加上早期地方相关部门对于新建项目审批宽松,许多项目草率上马,导致现在产能过剩。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虽然在1997年,我国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随后,1999年又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之后又进行了修订,使我国农药的生产经营有了监管的依据,但是由于在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生产领域管理相对严格而销售领域管理相对松散,相关部门对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农药产品不合格的现象还是屡屡出现。根据农业部门多次对农药市场的监督抽查结果,我国农药产品的合格率并不高。由此可见,我国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仪海亮:农药行业现在正面临严酷的冬天。第一,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如果北方地区的旱情导致小麦大面积干死,虫害量必然会减少;第二,2010年农药市场整体库存相对较大,平均库存达到20%以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随着原材料上涨、企业利润率降低,农药价格上涨的空间不大;第四,局部地区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降价措施频繁。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用药意识和积极性的逐年提高,农民对于用药的态度也在改变。农民以前是用药避害,现在则具有相当成熟的投资眼光。高质量、大品牌的农药产品将成为农民追逐的新宠。(中国农药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