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阿维菌素、甲维盐系列产品的鼎盛时期转瞬即逝, 仅仅四五年时间此类产品已近常规化,市场严重饱和,已经是一种微利产品了。”一位业务员这样向记者描述阿维菌素的市场现状。业内对阿维菌素前景怎么看?对此,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 他们均对该杀虫剂充满期待, 还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被开发出来, 认为它的生命力依旧顽强, 将会在害虫防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了解, 目前中国阿维菌素产品共计1352 种,其中单剂503种,混剂824 种,原药25 种;全国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共计610 家,其中制剂企业602 家, 原药企业25 家。登记作物有蔬菜、水稻、棉花、苹果、梨、柑橘等。防治对象有小菜蛾、红蜘蛛、螟虫、班潜蝇、棉铃虫、梨木虱等。甲氨基阿维菌素产品共计168 种, 其中单剂152个,混剂5 个,原药11 个。生产企业共计129 家, 其中生产制剂企业123 家,原药企业11 家。
“总结起来说, 与阿维菌素有关的企业多、产品多、混配多。产能严重大于需求,制剂市场的价格和使用技术混乱,新剂型的开发滞后以及水稻市场面临抗性快速增加的问题是目前阿维菌素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江西正邦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戴亚飞认为,近年来,阿维菌素的应用推广安全性以及产业发展都引起了行业的足够重视, 目前其应用现状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该产品目前仍然是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重点用药, 主要应用到水稻稻纵卷叶螟,因其对二化螟、三化螟良好的活性, 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大量被应用在螟虫的兼防上,同时, 剂量增加到100 毫升(1.8%EC)每亩以上时,对褐飞虱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所以,业内人士将阿维称为生物甲胺磷。
二是应用防治领域遇见挑战,阿维菌素应用初期的防治领域, 如;柑橘的锈螨、梨木虱、小菜蛾、各种作物的红蜘蛛等应用范围在萎缩,主要是应用技术不合理, 剂型配方开发相对滞后, 抗性提升和替代药物的不断开发等原因造成的。
三是新的应用领域正在开发,如根结线虫、松树松材线虫病等,但蔬菜和果树根结线虫防治上存在很大的剂型、应用技术、理论指导等各环节上的落后, 甚至是违反基本防治理念的问题。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更是处于初级阶段, 以上两个领域对农业林业生产都很重要, 市场前景也很广阔, 应该引起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重视。
不过, 随着阿维菌素的广泛应用,有关害虫(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药性的报道和研究逐渐增多,据中国农业大学潘贞德教授介绍,以小菜蛾防治为例, 阿维菌素最初作为防治抗性小菜蛾的首选药物,而现在, 不少地区因抗性问题不得不限制阿维菌素的使用。
他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对“害虫抗药性研究及治理”的资金投入。由国家相关部门委派各省、市农业院校及农业科研部门组建长期稳定的专题研究机构,承担各省市“害虫抗药性研究及治理”工作,并与县级农业技术部门紧密合作, 形成完整的害虫抗药性监测、治理的组织实施体系建议。对影响我国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害虫进行长期抗药性监测,建立完整的监测档案。在严格的室内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综合防治提出具体抗药性治理(如轮用、混用等)的实施方案,并定期向县、村、农药推广部门及农药生产厂家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和防治措施, 在田间害虫防治过程中认真督查实施。
戴亚飞认为, 阿维菌素未来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机遇, 这主要来自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食品安全的重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打造;国家对生物农药产业的支持。使用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剂型的发展,新作物、新标靶的开拓,技术推广网络的日趋成熟以及高毒类农药的淘汰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阿维菌素将迎来第二个春天。
新闻链接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0 年1~10 月, 阿维菌素出口量为6735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1%,占出口农药总量的0.65%;出口额为372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1%,占出口农药总额的0.86%。出口平均价格每千克5.524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5%。阿维菌素进口量为2千克,价值143 美元,进口样品来自丹麦。
阿维菌素原药出口数量为85吨, 同比下降54.1%; 出口金额为796 万美元,同比下降6.0%。制剂出口数量为6650 吨, 同比下降3.8%;出口金额为2925 万美元,同比下降16.1%。乳油出口数量为6245 吨,出口金额为2673 万美元;颗粒剂出口数量为64 吨, 出口金额为46 万美元; 可湿性粉剂出口数量为16吨,出口金额为6.7万美元。 (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