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农药市场低迷直接导致公司业绩普遍下滑。除了个别公司有特殊原因外,业绩下滑公司给出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上半年冰冻、西南五省持续干旱、南方十省大面积洪灾等极端恶劣天气频发,这对公司国内农药的正常销售造成不利影响;二是以草甘膦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受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无序竞争加剧的影响较大,出口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低迷。而且国家取消其出口退税,进一步增加经营成本;三是人民币升值。
“产能过剩是症结所在,气候只是压垮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中信建投分析师梁斌一针见血指出农药产业痼疾。经历2008-2009两年农药小年之后,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积累了大量库存,市场需求下降,厂家库存高企,终端市场开始展开价格战,制剂产品大幅降价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出口转内销产品加剧了国内竞争,农药产能过剩问题爆发。也就是说,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是该行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农药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00年,我国农药产量为60.7万吨,到2009年已增加到226万吨。而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农药产量比去年同期又出现大幅增长。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任静指出,上半年全行业产量同增17.5%,其中除草剂产量增加35%,但农药上市公司收入同比仅增加了8.6%,净利润还同比降40%,毛利率同比降4.7%。
对于借蜱虫概念大炒农药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炒作只是市场短期行为,农药在下半年难以走出惨淡行情。草甘膦项目投产后盈利低于预期水平,上半年毛利率仅为10%左右,草甘膦价格低位徘徊,目前仍运行在2万元/吨上下的水平,预计下半年难有较大涨幅。任静认为,一般二季度是农药销售旺季,销售环比略增,而三季度即将过去,销售依然比较平淡。转眼将进入第四季度的农药冬季淡储期,原药公司很可能为减少库存降价出售产品,下半年业绩表现突出的可能性很小。
并购成企业盈利重要手段
当前,农药行业高速增长期已逝去,企业要在行业整体盈利低迷的困境下提升业绩,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并购或创新产品是必要的选择。投行纷纷看好的诺普信、扬农化工、长青股份、华星化工、新安化工、红太阳、利尔化学已开始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国内最大的农药制剂公司诺普信中报显示,在农药行业需求低迷、营销体系改革处于磨合期的2010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取得了12.45%的营业收入增长;但由于新模式推广之初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11.90%。
对此,兴业证券分析师郑方镳指出,公司并购品牌体系成为重要收入增长点,诺普信、瑞德丰、标正、皇牌等传统主打品牌的销售收入均出现小幅下降。在此情况下,2009年收购的兆丰年和中港泰富等品牌体系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点;植物营养肥收入大幅增长,该业务收入为8209万元,同比增长了323.03%。另外,经过大半年运作、调整,目前公司“营销两张网”(经销商模式和直销零售店模式相结合)的契合度日趋完善,开始显现加法效应。
少数企业较佳的盈利前景都与产品创新或并购有关。华星化工在皖江示范区内有大面积工业用地,烧碱、三氯化磷等上游项目建设将提升公司成本优势。国元证券认为该公司值得期待,草甘膦制剂若顺利获得美国登记将提升除草剂业务盈利能力,农产品价格上涨将致农化产品需求上升。
宏源证券发布点评利尔化学中报的报告表示,报告期内公司600吨/年的丙环唑及3000吨/年的毒死蜱项目建设完毕,目前正在试车;600吨/年的草铵磷原药项目也正在安装设备;150吨/年的氟环唑原药项目土建工程已经完工,已全面启动设备采购工作。募投项目进展顺利,有望成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而收购江苏快达,有助于公司开拓国内市场。
对于农药板块明年的走势,不少分析师表示谨慎乐观。任静认为,乐观看法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基于对明年农产品普遍涨价的预期;二是今年已经是农药需求的第三年低迷期,对明年大年的预期比去年年底更强烈。
郑方镳则认为,农化行业2011年需求前景良好,除了上述两点原因外,还包括今年的极端气候继续在明年同时发生的概率较小。
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