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国内农药产品没有进入同质化,比作内忧,那么,以质量为核心的一道道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便是外患。一谈到国际公司,大都会联想到他们雄厚的技术和资金,成熟的管理和经营。事实上,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凝结到产品之中,形成强大的质量优势,再以质量衍生出品牌的信誉。纵观国内农药市场,广大农户对洋品牌的信赖明显高于对国内品牌,而国内企业更注重价格优势的塑造,求廉固然是中国农村消费的实情,但同时,也应该想到,老百姓在面对质量与价格时,还是会首选质量,因为谁也不会去贪一时之便宜,而以一季庄稼的收成作代价!只有在同质的前提下谈价格才有意义,这也是国外公司为什么能一路高举价格大旗不倒的原因。
加入WTO使越来越多的农药企业寻求国际出路,以规避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并求得快速的发展。但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尽管在少数品种上,我们在国际上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无论是技术、质量,还是价格。也尽管我国农药出口一路走强,上升的态势明显。但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农药企业还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在还没有迈入质量同质化的阶段,便贸然挺进价格战,最终使自己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得不到巩固。另一方面,在综合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想与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一搏还很艰难。这从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原药出口和贴牌生产的居多,真正打“中国制造”的还少之又少。
中国农药要想跻身国际同质化阵营,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仅是农药制造企业本身,包括相关联的化工设备行业、农药助剂行业,我国目前都与国外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差距比农药制造本身还要大得多。因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行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药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加入WTO的协定中,我们将农药行业也纳入到保护的行列。可就是这样一个稚嫩的行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出台了有针对性的保护法规,其中很多的条款和标准都直接针对中国。以质量壁垒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影响越来越大。据9月份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农药进出口企业合作论坛透露,去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此类问题的限制,造成损失170多亿美元。数字也许是枯燥的,但这些数字所表明的问题却是十分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