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引发结构调整和优胜劣汰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氯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以辽宁、天津、河南、山西为主的北方地区,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0%以上,除满足企业配套外,其纯商品销售量也在国内占近60%,形成北强南弱的格局。然而,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格局正随着金融危机后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优胜劣汰而改变。 “由于企业分布的调整,原有格局将可能成为历史,未来将形成南强北弱的态势,今年则是发生逆转的关键一年。”河南开普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书记邵会文告诉记者。 据了解,氯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药、助剂等有机中间体的制造,同时也是平衡氯碱企业生产的重要下游产品。目前国内氯苯装置基本都是在氯碱企业的基础上建立的,总产能在60万吨/年左右,40%产量用于纯商品销售,在平衡企业氯气消耗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邵会文介绍,前几年,山西太化集团的装置被强制停产后,2009年下半年开普公司的氯苯装置因多种原因停车至今,锦西化工公司、天津化工公司两家企业的装置也一直处于低负荷开车状态。因此,目前北方地区的氯苯企业数量正在减少,产能在逐步下降,商品供应量占国内总供量已经不足30%。 同时,南方地区一些企业却在新建装置或拟定扩产计划,如中石化南化公司今年计划再建10万吨/年装置,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装置建成,南方地区产能大幅上升已形成趋势。并且随着未来武汉葛化公司和中银公司各5万吨/年装置开工率的加大,再加上南化公司计划外销,国内主产区将真正由北向南转移,商品量主供区也同时转移到南方地区,这样的结果将在今年表现出来。 这种格局的改变引起了下游企业的关注。北方的下游企业表示,由于国内氯苯供应能力向南方地区转移,对原来采用氯化苯生产工艺路线的企业构成了压力,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货源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原有的生产工艺只得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2,4-二硝基氯苯生产企业河北正定星源化工有限公司经营副总经理李战朝反映,企业原主要采购氯苯进行生产,由于货源不足和运输成本加大,公司现在主要采用对硝基氯苯工艺生产,仅保留小部分氯苯生产工艺路线,占总产能的30%左右。他同时无奈地表示,如果国内新的氯苯企业分布格局形成,当地资源的供应量势必减少,原氯化苯生产工艺路线所占比例仍将会进一步降低。 由于南方地区的生产企业原来基本是自用平衡,下游外需商品量本身就很少,他们也对南强北弱格局的形成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南方地区氯化苯企业一旦产能大幅提高,势必会多出部分商品量,而在当地消费能力有限,向北方销售又存在运输成本高、售价低等不利因素,制约着建成后的装置开工负荷。”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集团的一位经营负责人这样说。 记者从江苏扬农集团瑞祥公司了解到,由于南方地区受焦化苯资源供应影响,生产成本远高于北方几个厂家,因此公司10万吨/年装置基本是以自用平衡为主,外销量很少,虽然产能提高了,但长期开工率可能不高。“这有可能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刘永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