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江苏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江苏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500万亩左右。江苏育成的小麦品种不仅在该地区生产上占主导地位,且已作为重要亲本资源在全国推广应用。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冬小麦品种的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近15年江苏省小麦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演变规律,为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数据来源
试验材料为2005—2019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9个冬小麦品种,各个品种的产量、品质相关参数、抗病性评价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小麦试验总结报告。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15年间江苏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平均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趋势不大并且年度间有较小的波动。与对照品种相比,审定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自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增幅为2.49%~6.09%,平均增幅为4.95%。2005—2019年平均产量为7435.34 kg/hm2,其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2005年产量最低为6059.70 kg/hm2,2015年产量最高,为7941.70 kg/hm2,较2005年增产31.06%。
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穗数的增加幅度较小,年增长率为0.07%,穗粒数及千粒重年增长率分别为0.31%和0.77%。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穗数和千粒重。
表1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及株高分析
2.2 产量与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穗数相关程度较大;而穗粒数与株高均和产量呈负相关,并且穗粒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之间除株高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外,其余两两之间均负相关;其中穗粒数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穗数与千粒重是江苏省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在育种时,需要协同考虑穗数和千粒重,兼顾穗粒数,使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同时,株高相对较低的品种,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
表2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2.3 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性分析
偏相关分析结果(表3)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穗数与产量偏相关程度最高(r=0.696),穗粒数次之(r=0.301),千粒重最小(r=0.284),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之间均呈负向偏相关,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表3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偏相关性分析
2.4 品质性状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近15年来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容重平均值为807.3 g/L,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9%,湿面筋平均含量为29.0%,面团平均稳定时间为7.7 min。其中,‘淮麦26’、‘徐麦12’、‘镇麦10号’、‘淮麦36’、‘镇麦12号’、‘淮麦39’、‘农麦88’、‘隆麦28’、‘宁麦26’、‘明麦133’、‘扬辐麦10号’、‘扬麦29’、‘农麦152’、‘农麦158’和‘瑞华麦506’等15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大于14%,湿面筋含量大于30.0%,面团稳定时间大于9.0 min,占比为13.76%;有12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为14.4%~17.04%,湿面筋含量为31.20%~39.10%,面团稳定时间为3.00~7.80 min,占比为11%;有16个品种的面团稳定时间低于3.0 min,有59个品种湿面筋含量低于30.0%,有5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低于14.4%,占比为73.39%。
表4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品质
2.5 各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除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之外,其他性状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稳定时间与其他3个性状的相关程度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其中容重与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应该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的主要方向。
表5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各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2.6 抗病性状分析
2.6.1 赤霉病抗性从表6和表7可知,109个审定品种中,抗赤霉病的品种有44个,占41%;感病品种有64个,占59%。抗病品种中,有39个品种赤霉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占所有审定品种的36%;64个感病品种中,25个品种达到中感,占比为23%。
2.6.2 纹枯病抗性从表6和表7可知,109个审定品种中,抗纹枯病的品种有3个,占3%,分别为‘淮麦24’、‘徐麦31’和‘淮麦33’;感病品种有106个,占97%。抗病品种中,有2个品种纹枯病的抗性达到中抗,为‘淮麦24’和‘徐麦31’,占所有审定品种的2%;106个感病品种中,50个品种达到中感,占比为46%,12个品种达到高感,占比为11%。
2.6.3 白粉病抗性从表6和表7可知,109个审定品种中,抗白粉病的品种有12个,占11%;感病品种有93个,占85%。抗病品种中,有7个品种白粉病的抗性达到中抗,分别为‘扬麦18’、‘宁麦17’、‘淮麦26’、‘镇麦9号’、‘连麦5号’、‘宁麦18’和‘连麦8号’,占所有审定品种的6%;93个感病品种中,24个品种达到中感,占比为22%,37个品种达到高感,占比为34%。在109个审定的小麦品种中,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品种仅有6个,分别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
表6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表现
表7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
3 讨论与结论
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的平均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年度间有波动。除株高外,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并且年度间有波动。相关分析表明,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所有农艺性状中只有穗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这表明在产量三要素中,穗数是江苏省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值均为正值,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植株的高度能保证足够的生物产量,但株高过高易产生倒伏、导致产量下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
江苏近年审定小麦品种中有15个强筋小麦、12个中筋小麦。109个品种中有58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大于14%,有28个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大于9 min,有59个品种湿面筋含量低于30.0%,占审定品种数的54.12%。相关分析表明,稳定时间与其他3个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应该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的主要方向。
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是影响江苏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2005—2019年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只有6个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只有3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表现出抗性,12个小麦品种对白粉病表现抗性,因此江苏应重视抗病尤其是兼抗多种病害小麦品种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