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 生物农药不再包含农用抗生素 在2017年11月施行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虽然没有明确生物农药的定义,但按照来源将农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其中微生物代谢物(农用抗生素)在登记方面要求等同于化学农药,不过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
此前一般认为生物农药包含后3类,即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含农药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不包括在内。
至此,农用抗生素从生物农药中彻底除名。
● 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情况汇总(截止到2019年3月底)
生物化学农药
共17余种有效成分,432个登记,涉及到218个生产企业。登记数量最多的产品是乙烯利、赤霉酸和氨基寡糖素三大类,占了总数的58%。厂家主要是安邦电化(乙烯利系列);海南正业中农(氨基寡糖素系列复配为主);钱江生化、江苏丰源、江西新瑞丰、三浦百草等(赤霉酸系列);云南云大(芸苔素内酯系列)等等。
微生物农药
共22种有效成分,468个登记,205个生产企业。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杄菌和蜡质芽孢杄菌三大类,占了总数的73%。厂家主要是武汉科诺、武汉楚强、湖北康欣、江西天人、浦城绿安等等。
植物源农药
登记数量:共11种有效成分,192个登记,涉及到124个生产企业。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三大产品是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三大类产品,占了总数的84%(苦参碱类产品就占了一半以上,57%)。厂家主要是成都新朝阳、清源保、广东园田、三浦百草、内蒙帅旗等。总的来看,我国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50种,登记数量1200多个,生物农药产品仅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4%,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使用量都远远低于化学农药。
● 生物农药如何使用?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通过调节或干扰植物(或害虫)的行为,达到施药目的。
1.性诱剂 性诱剂不能直接杀灭害虫,主要作用是诱杀(捕)和干扰害虫正在交配,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控制虫害过快繁殖。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性引诱剂,一般应与其他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如使用桃小食心虫性诱芯时,可在蛾峰期田间始见卵时结合化学药剂防治。
开包后应尽快使用 性诱剂产品易挥发,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一旦打开包装袋,应尽快使用。
避免污染诱芯 由于信息素的高毒敏感性,安装不同种害虫的诱芯前,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合理安放诱捕器 诱捕器放的位置、高度、以及气流都会影响诱捕效果。如斜纹夜蛾性引诱剂,适宜的悬挂高度为1~1.5m;保护地使用可依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小白菜类蔬菜田应高出作物0.3~1m;高秸秆类蔬菜田可挂在支架上;大棚类作物可挂在棚架上。
防止危害益虫 使用信息素要防止对有益昆虫的伤害。如金纹细蛾性诱芯对壁蜂有较强的诱杀作用,故果树花期不宜使用。用于测报时,观测圃及邻近的果园果树花期不宜放养壁蜂和蜜蜂。
按规定时间及时更换诱芯
2.植物生长调节剂 选准品种适时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因作物种类、生长发育时期、作用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使用时应按产品标签上的功能选准产品,并严格按标签标注的使用方法,在适宜的使用时期使用。
掌握使用浓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不是“油多不坏菜”。要严格按标签说明浓度使用,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如生长素在低浓度是促进根系生长,较高浓度反而抑制生长。
药液随用随配以免失效均匀使用 有些调节剂如赤霉素,在植物体内基本不移动,如同一个果实只处理一半,会致使处理部分增大,造成畸形果。在应用时注意喷布要均匀细致。
不能以药代肥 即使是促进型的调节剂,也只能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起作用。
微生物农药
掌握温度 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温度直接相关,使用环境的适宜温度应当在15℃以上,30℃以下。低于适宜温度,所喷施的生物农药,在害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缓慢,而且也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产品药效不好。通常,微生物农药在20~30℃条件下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把握湿度 微生物农药的活性与湿度密切相关。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粉状微生物农药更是如此。最好在早晚露水未干时施药,使微生物快速繁殖,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避免强光 紫外线对微生物农药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在阳光直射30和60min,微生物死亡率可达到50%和80%以上。最好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
避免雨水冲刷 喷施后遇到小雨,有利于微生物农药中活性组织的繁殖,不会影响药效。但暴雨会将农作物上喷施的药液冲刷掉,影响防治效果。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施药,避开大雨和暴雨,以确保杀虫效果。
另外,病毒类微生物农药专一性强,一般只对一种害虫起作用,对其他害虫完全没有作用,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只能用于防治小菜蛾。使用前要先调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植物源农药
预防为主 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不要等病虫害大发生时才防治。植物源农药药效一般比化学农药慢,用药后病虫害不会立即见效,施药时间应较化学农药提前2~3天,而且一般用后2~3天才能观察到其防效。
与其他手段配合使用 病虫害危害严重时,应当首先使用化学农药尽快降低病虫害的数量、控制蔓延趋势,再配合使用植物源农药,实行综合治理。
避免雨天施药 植物源农药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遇雨应当补施。
● 如何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
“看天”
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温度、湿度、光照和风。
温度不仅作用于生物杀虫剂孢子,而且还作用于害虫本身,从而影响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毒性;
湿度对生物杀虫剂孢子的繁殖和扩散有直接关系,湿度大,微生物孢子繁殖和扩散快,易感染和杀死害虫;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在施用时应尽量避开强光,如下午4时以后使用效果较好;
风对粉剂生物农药的飘移和扩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风下施用粉剂,作用效果最佳。
“看地”
不同地区,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干旱地区要加大喷药用水量,这样易于微生物孢子的存活和繁殖,同时可在制剂中加入一些特定的高分子物质和增加溶液黏度的物质,
如淀粉、动物骨胶、草木灰浸出液等,以提高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
看虫
对于不同类型及特性的害虫,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也不同。害虫一生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各个发育阶段对生物杀虫剂的抵抗力不同:
选择害虫低龄幼虫期施药,能充分发挥生物农药的效果,从而达到“治小,治早,治了”的要求。另外,还要根据害虫取食特点使用不同类型的生物杀虫剂。
看机械
由于生物农药生产成本高,因而应优化用药技术,使用高性能喷洒机械,如采用弥雾法喷施,从而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效,降低生产成本。
看剂型
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根据防治对象、气象条件和使用时期,正确选择适当的剂型:
对于食叶量很大的害虫,如菜青虫可采用将
可湿性粉剂加水配成悬浮液的方法喷雾,效果较好。胶囊剂不但有较长的防效,而且还能保护其中的病原体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可用于大棚撒施。
看品种
在生物农药的实际利用中,不少人误认为生物杀虫剂可杀害一切害虫,因而便不加选择地购买使用,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增加生产成本,增加防治难度,而且还会延误防治时期。实际上,生物杀虫剂的专一性很强,杀虫谱不广。因此,应针对不同害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生物农药。
根据害虫的迁飞特性
在生物农药的实际利用中,应根据害虫的迁飞特性采用生物农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配合使用,两者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