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数据显示,目前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是六大农化巨头,他们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367.2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433.7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76.5%。相比之下,我国2014年总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企业只有38家,在全国2000家企业中,销售额不足1亿元的企业多达1800家,前10家农药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10%。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杜凤沛表示,国际巨头的销售额其实都是那些大单品贡献的。比如孟山都的草甘膦产品“农达”,自1976年上市以来,每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0亿美元。反观国内企业,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单品屈指可数。
这个差距,一方面是新化合物研发的差距,但在中农应用化学系吴学民教授看来,更重要是制剂的差距。
吴学民教授指出,农药制剂对农药利用率提升起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农药制剂行业相对落后,在配方研发、加工设备、工艺水平和最终产品上与跨国公司有较大差距。
草甘膦是最能说明国内外制剂差距的典型例子。草甘膦是孟山都发现的化合物,但多年来在全球主推的制剂产品只有一个“农达”(41%草甘膦异丙胺盐)。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草甘膦原药最大生产地,原药技术和孟山都的并无区别。同时,国内草甘膦制剂产品不断涌现,价格也比“农达”低,但很多种植户包括业内人士提到草甘膦产品,言必谈“农达”。同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原药几乎没有差异,还有价格优势,国产草甘膦为何竞争不过“农达”?
“因为农达的除草效果更突出。”一种植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国内一大型草甘膦生产企业表示,在非正常环境下,“农达”的效果确实比国产草甘膦突出,主要原因是“农达”的助剂比国产的助剂好,使得“农达”在低温干燥等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发挥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