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市场来看,政府适时提出了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随着人口的增长,小麦、稻谷、玉米、马铃薯4大粮食作物仍保持供需“紧平衡”状态,对农化产品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预计2016年农药市场还将继续保持低迷平稳态势。 当前农药企业既面临生产环节的环保安全压力,又面临应用环节的农药使用零增长的政策制约,未来农药行业要紧紧围绕终端需求,提高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 我国两千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共登记了三万多个产品,但多数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如含草甘膦成分的登记产品就超过了1000个,
连过专利保护期不久的吡唑醚菌酯也已经登记了100多个 。
简单仿制以单一盈利为导向,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白热化,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下不少品种已经无利可图。
草铵膦原药不到一年时间,价格已经腰斩。而另一方面,一些小宗作物用药和疑难杂症用药市场需求增大,
线虫、细菌、病毒病害,抗性害虫、抗性杂草等细分领域中,出现一药难求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
农药行业未来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在国家提出改革供给侧之时,行业需要不断完善营销体系、提升产品库的更新换代、加大服务力度,药、肥、种子和农机一体化服务。
除此之外,行业还要进行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以及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消费者的亲和力,以度过未来两三年的行业寒冬,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在当前环境和市况下,农药行业必须着重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巩固制造业的优势,并不断开发新品种。
二是要用活“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改革供应链、产品研发及销售体系,提升产品和技术服务。
三是延伸产品链,从卖产品向卖服务发展。规模化种植和减量施药的政策导向必然要求精准施药、安全用药。随着无人机的发展方兴未艾,航空植保已经成为农技服务的新模式。
(中国农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