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进一步细化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要求,对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规划》一经印发,立即在各级、各地植保行业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并就《规划》中提到的关于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探索与实践,大家纷纷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围绕行业发展规模和特点,进行梳理与总结。
四项举措
落实“零增长”行动
《中国农资》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并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年,农业部对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其中,从四个方面努力实现了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增效:一是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量。结合实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小麦“一喷三防”补助等项目,扶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量。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发生,减少施药次数。三是推广高效节药植保机械提高利用率减量。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机等高效节药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后机械。四是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优化结构减量。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高的老旧农药品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保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本路径,必将为农药、化肥等农资行业发展带来新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向记者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单位面积平均化学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5.0倍;其中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中毒事故就达10万人次;我国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次,其中污染严重的比率达40%。“因此,实行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保障农药、化肥‘双减’目标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需要、更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需要。”邱德文说。
河南省植保站站长吕印谱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应谈“药”色变,目前农药遇到的问题,是农药过量施用、不科学施药带来的,要消除顾虑,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农药,安全、科学用药。在生产关键时期组织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代替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措施。
农药“零增长”
水到渠成正当时
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县,一场关于新型高效农药、植保无人机推广以及施药新技术推广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正在基层上演。“再过不多久,这些稻子就可以收割了,现在长势还不错。”站在田埂上,种了30多年水稻的横江镇农民老刘心里已盘算出这一季的收成。“农药少用了,收成更好了。”老刘坦言“水稻最怕稻瘟病、纹枯病,以前啥种植技术也不懂,看见庄稼生病,就猛打农药。其实,农药用多了,作物产量明显受影响,稻田的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
据了解,当地水稻全年种植面积900万亩,纹枯病、稻瘟是地区水稻种植的主要病虫害,困扰水稻增产,2015年,就有28.85万亩早稻患上了稻瘟病。“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全世界都有发生。”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研究员梁帝允说,10年间,针对此病害的农药产量增长迅猛,科学用药的问题却被忽视。面对稻瘟病这种严重病害,在保证农药使用量不增加条件下,确保产量与质量,确实不易。
如今,当地农民的水稻施药方法正在发生转变。这一切要归功于江西省在绿色植保农药减量工程中做出了有益探索。据江西省植保植检局药械科科长舒宽义介绍,一方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加强农企合作共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现代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另据了解,2015年6月,农业部在成都召开的农企合作共建农药零增长基地的对接会,交流共建的经验与做法,主要任务是:推进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推进防控产品直供直销,推进防控服务机制创新。目标是实现“一减三提高”:示范基地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对照减少20%以上;示范基地绿色防控覆盖率超过4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示范基地全部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示范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这种示范基地的经验推广开来,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制,一定能使农药‘零增长’接地气、收实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2015年10月,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联合国内8家知名农药企业共同发起,旨在为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提供路径和政策建议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战略实施研究与应用”课题开题会在北京召开。“无论从农产品供求关系还是从农药自身发展阶段看,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推进农药零增长战略水到渠成、正当其时。”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曾在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到“科技驱动、政策调控、行业自强”三位一体、多方发力,在科学绘制农药减量路线图的基础上,确保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据介绍,目前,我国农药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用量大、使用不规范、利用率低等三大问题,我国农药使用量占世界总用量的七分之一,利用率不足三分之一,大量农药通过径流、渗漏、漂移等流失,污染了土壤和水体,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链接
农药“零增长”,全国在行动
河南:2016年,小麦、玉米的全程解决方案及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技术示范区内,每亩施药总量减少90克,病虫害专业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资企业协同合作,有力推动了植保新技术、新产品和统防统治服务的普及应用。
北京:北京市农业局印发了《北京市到2020年农药使用减量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区农业主管部门按照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药减量工作。这是继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后,北京市首次发布的农药零增长文件。
天津:为深入推进“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天津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细化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一是构建“5117”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开展“5115”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三是实施“5111”绿色防控工程;四是推进科学安全用药。
吉林:吉林省农委农业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春市农委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吉林省暨长春市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宣传月活动,现场向群众赠送农药使用科普读物,并回答咨询问题。2015年以来,吉林开展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2016年全省植保航化面积300多万亩,实现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记者手记
农民是农药“零增长”的绝对主角
农药,是从病虫草鼠害口中夺食、实现稳产增产的强力武器。但缺乏专业培训的农民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直接导致了农药滥用,害虫抗药性加大、防治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农药残留超标及农业生态污染,直接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
公开资料显示,从结构上看,杀虫剂在我国所用农药中占的比例明显偏高;从作物上看,蔬菜、果树用药明显偏多,水稻用药量大;从地区上看,南方用药量大,北方作物单一,病虫害轻,用药量较少;从使用上看,农民用传统的小喷雾器打药浪费严重,农药利用率低。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虽是一道数学题,只是在数量上做减法,实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主体,需要产品创新,需要技术引领,需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在完善供给方面做足加法。
农民是农药的使用者、消费者,农药使用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农民才是“零增长”的绝对主角。一方面,观念是第一道门槛。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家庭经营依然占据主流。根据统计,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80%以上由农民自己完成,6-7成农民购买和使用农药主要是随大流和依靠经销商推荐。在产品选择和使用量上,生物农药价格偏高,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农药“粗放式”使用,存在过量使用的顽疾;另一方面,推广安全、高效施药理念迫在眉睫。这需要在宣传、推广工作中逐渐创新、改进方式与方法,既要“大水漫灌”,改变社会的整体观念;也要“精准滴灌”,深入基层慢慢渗透,逐渐让农民认可、接受。
因此,农药“零增长”行动是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你、我共同来努力!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