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小麦抽穗扬花期再度遇阴雨天气,直接导致赤霉病重发,发病程度重于去年,尤其是苏南西部、沿江部分地区、沿淮地区发病较重,造成小麦品质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夏粮收购。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类病害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省已经连续5年流行,流行频率较以往大幅度提高,已经成为困扰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料显示,自2010年以来,江苏省小麦赤霉病除2011年轻发生外,其余均为流行年份,其中2010年、2012年达大流行程度。今年仍是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年份,与往年相比发病面更广,江苏省由南至北均有不同程度赤霉病发生,除苏南、沿江老病区危害严重外,北部地区尤其是沿淮地区重发生田块多,更值得关注。
“北部地区小麦品种更感病,是近些年赤霉病北扩加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陈怀谷说,近些年北方省份的郑麦、豫麦、济麦、烟农系列高产小麦品种大量引种到江苏省沿淮及淮北地区,这些品种易感赤霉病,增加了该病的流行风险。
据了解,目前生产上多数小麦品种较感赤霉病,但不同品种间赤霉病的发病程度有较大差异,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利于减轻来年病害化学防治的压力。据陈怀谷介绍,一般来说,江苏省淮南地区的宁麦、扬麦、镇麦系列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要好于淮北地区选育的品种,而淮北地区选育的品种抗性又好于山东、河南等北方省份的品种。从近几年的应用情况看,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宁麦13、扬麦21、镇麦10号、华麦7号、扬辐麦4号等。北部地区可以应用的抗病品种较少,淮麦系列的一些品种及郑麦9023等抗性相对较好。
“针对赤霉病连年重发的问题,近两年江苏省小麦品种审定时对赤霉病抗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作为一票否决因素之一。”陈怀谷说。要求适宜在淮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需达到中抗水平,沿淮地区的品种需达到中感,淮北地区的品种则不能高感。此外,对于赤霉病抗性水平较高,如沿淮地区达到中抗水平的品种,适当放宽了对产量的要求。
药剂防治仍是生产上防控赤霉病的关键措施。陈怀谷说,近几年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问题得到重视,各地在药剂品种的选择上更加谨慎和合理,氰烯菌酯、戊唑醇等防治赤霉病的高效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但是,药剂防治要取得理想防效,更为关键的还是用药适期的掌握,从今年的情况看,把握好防治适期用药两次的田块赤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然而,近几年江苏省小麦生育进程不一的情况较为突出,导致抽穗扬花期分散,影响了农户对防治适期的把握。因此,陈怀谷提醒,生产上要避免不同生育期的小麦品种插花种植,使小麦生育进程整齐一致,便于后期集中用药防治。此外,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做到适期播种,使小麦抽穗扬花期避开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天气。
(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