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在北京举行《农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会,来自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湖南、北京等省市的十多位专家踊跃发言,纷纷为科学制定规划、引导农药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农药产量为374.4万吨,实现主营业收入3,008.41亿元,实现利润225.92亿元。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承宇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基本实现了“十二·五”目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依靠技术创新,加快调整组织机构、产品结构,用功打造“中国农药制造2025”。
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会长许辉指出,中国农药工业必须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发力,特别是要加强引导,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制剂产业,将中国农药生产代加工大国彻底脱胎换骨。目前,我国大部分原药只能加工几种剂型,而发达国家一种原药可加工成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剂型,且多数为水基化环保剂型。制剂产业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培育与国际农药巨头相竞争的品牌,制剂强,中国农药才真正强。
为避免企业出口恶性竞争、中间商操纵市场,许辉建议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改退为补或改退为奖,即对农药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清洁生产、装备升级等方面给予补贴或奖励,让中国的农药脊梁企业得到实惠。
谈到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德军指出,农药是关系国家粮食和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农用化学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必须树立“无农不安”的新观念,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还企业在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自主权,而目前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小改小革等必须进行环评、安评等繁琐做法,就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媒体要科学宣传农药,社会正确认识农药,要传递农药行业正能量,不要将农药妖魔化。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杨东方指出,要把中国农药做大做强,国家必须制定积极的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必须加大对农药科技创新的投入,必须积极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农药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加大农药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他还建议,国家应该建立农药行业预警机制,适时发布限制和淘汰产品、技术和装备名录,引导农药行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药企业有偿退出机制。
湖南省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汪建沃认为,“十三·五”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时期,农药行业必须不失时机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工作:一是积极延伸农药产业链,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服务,充分发挥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农化服务更接地气;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农药”,以产品为载体,以远程技术服务为突破,以线上线下互动为手段,以满足农户需求为目标,将农药电子商务进村入户;三是大力发展土壤消毒剂、改良剂及植物健康调理剂等,积极涉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农业生态改良等领域,向产品特色化、服务个性化方向发展,将农药增效减量工作进行到底;四是纳米农药具有用量少、效果好、降解快、无残留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际农化巨头青睐,应该引起我国农药行业的高度重视,在纳米农药新技术浪潮中,我们不能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