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站内搜索
 
 
 
欢迎访问农化市场十日讯!
市场分析
 
 
应用紧平衡理念调控农产品市场
     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灵魂。在新常态下认识农业现代化,可以从市场化角度来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被概括为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现在的农业现代化还要靠消费者去认可,这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如果农业没有市场化的机制,没有配套的现代市场体系,没有建立现代供求关系,生产靠政府安排,增长靠政府拉动,那这样的农业只能算是计划农业、传统农业。只有来自市场的动力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最根本动力。现代农业不是靠政府去认定的,而是建立在现代市场体系基础上,是消费者能够通过市场选择表达意愿的农业。

  自上世纪80年代启动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已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调控为辅的农产品市场运行管理机制,对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市场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放”的过程,对于农产品市场能放的都放了。现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还必须要加上一个“帮”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要“帮”好,“帮”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学习和改进。

  那么在市场化进程中,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特色的农业市场化体系成功与否?笔者认为这一标准就是“紧平衡”,紧平衡是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一种最佳市场状态,它应是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紧平衡的实质是一种农产品供求关系管理。应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紧平衡:第一层,紧平衡是供求关系的状态。当前我们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求关系就是紧平衡状态。粮食的紧平衡要关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解决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二是防止粮食供应宽松后造成粮价下跌、影响种粮积极性,这是两难。这表明紧平衡首先是一种状态,农产品供给并非越多越好,供略小于需求的紧平衡是最佳的。在营销学上有个类似名词叫“饥饿疗法”,就是厂家提供的商品总是略小于需求,这样反而可以刺激需求,我们要用紧平衡原理去管控好农业。

  第二层,紧平衡是一个技术活。紧平衡像走钢丝,调不好就失衡了。笔者认为,紧平衡意味着供给与需求不是100%相等。实现这个要求绝对是个技术问题,是对调控能力的考验。传统意义上,我们一直强调增产,这是短缺模式下的思维方式,而紧平衡则要求转变理念,让市场能够将供求关系自发调节保持在紧平衡状态。

  第三层,紧平衡是市场现代化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管理生产一定要用紧平衡的机制,就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紧平衡状态如果破坏了,不是牺牲农民的利益就是损害市民的利益。紧平衡要拿捏好分寸取决于我们的水平,也取决于大环境。我们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提出一个合理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价格波动都是合理的,而不是说越多越好,单单强调“菜贱伤农,谷贱伤农”是不科学的。

  紧平衡是我们农业市场化要研究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时候,有人说多了,有人说不够,一边是大量的进口,一边是库容不够,这就需要从市场经济管理部门的角度去研究掌握紧平衡管理的办法。

  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是否合理,决定了市场机制作用能否正常发挥。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直接决定着农户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以下谈一谈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是尽快提高农民对价格的谈判能力。当前农产品定价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在交易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定价权。一般来说,我国农产品生产者所得占最终卖出价格的14%,而发达国家生产者能够得到30%。我国农业生产者几乎没有任何定价权,谈判能力极不对等。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把农户集中起来,通过规模化、组织化经营,让合作社等集体组织代表农户去谈判;二是把现有的谈判能力提高,重点提高农户的四种能力:“不卖”的能力,即提高农户的窖储能力;“卖”的能力,即提高农产品直销配送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即要建立社会化的农户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品牌创制能力,即有能力基于自己的产品去创制品牌。

  二是尽快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解决信息的透明度问题。农民其实就需要3方面信息:面积、产量和价格,这3个数政府可以统计出来,也是农户最需要了解的,可是现在政府的数据滞后了,农民得不到或者得到也晚了。其次要解决信息的口径统一问题。口径的统一,解决的是标准统一的问题。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样本采集出来的信息是没法对比的。

  三是要解决数据发布的权威性问题。目前,除了不同的市场主体自身采集的信息以外,政府部门的信息也是数出多门,农户不知该信任谁,这样的数据不但对市场没有指挥棒的作用,还可能误导市场。可见,建立中国权威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当务之急。

  (作者为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卷首语 >>更多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平...
农田建设抓住改革机遇的五点...
 农业与政策 >>更多
江苏5人荣获全国“最美农技...
农业部发布农资领域 严重失...
 人物访谈 >>更多
说说我与碧护的那些事:碧护...
建标准果园 走科学管理之路...
 
 种植达人 >>更多
农资经销商转型拐点已至,你...
深泰化工战略大单品沃若&#...
 
 农化科技 >>更多
蔬菜大棚多膜覆盖要把握好关...
我国一半的土壤缺中微量元素
 
 农药登记 >>更多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盘点
国内企业登记芸苔素内酯盘点
 农资走市场 >>更多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种衣剂旺季不旺谁之过?
 生物农药专栏 >>更多
细分生物农药,共商生物防治...
新农药登记——植物源农药登...
 
 农业探索 >>更多
南京农大在作物疫病发生机制...
拜耳路富达® 带领...
 
 企业展台 >>更多
新安集团草甘膦获巴西登记
东至广信农化入选国家级“绿...
 
 植保农技 >>更多
植保问答
植保问答
 
 休闲农业 >>更多
“田园综合体”需要金融持续...
 卷首语 >>更多
农药企业需认清未来五大严峻...
农药行业更需要“备胎”计划
 要闻聚焦 >>更多
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标签标...
生态环境部:全国范围危险废...
 市场纵横 >>更多
高毒农药生产使用,别再盲目...
中美贸易战已烧到农药行业 ...
 名企展台 >>更多
双创导师直播课堂第一期(葡...
“碧护综合技术”为青枣专业...
 农业科技 >>更多

  暂时没有内容
 环球农化 >>更多
中国或将成为生物刺激素应用...
 植保土肥 >>更多
植保问答
稻田草害、病害防治技术
 休闲农庄 >>更多
最好的余生:身体无病,心里...
永远不要和 层次不同的人争...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394529587 QQ临时会话经常无法正常接收或发送信息。请尽量将客服添加为您的QQ好友。谢谢!QQ:529522776
农化市场十日讯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高新科技产品交流中心 农化市场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0513-83556825   传真:0513-83554785   手机:13809081381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官方微信